在读卫哲的《金领》,记者问到卫哲的职业发展为什么可以平步青云,卫哲做了特别的澄清,于是就有了一段关于“火箭式提升“和”跳跃式提升“的精彩论述。
所谓火箭式提升它并不是指跳跃式提升。火箭有三级,一级二级三级,火箭式提升也是逐级而进,完成前级再进入后级,而跳跃式提升是去越级地跳过很多必须经过的历程。
我鼓励赞赏火箭式提升,但是反对跳跃式提升。你要从最基本的每一个岗位干过,我十年来从最基本的秘书工作,到部门助理,到副科长及科长,到部门副经理及经理,然后是副总监及总监,再到副总裁并最终到总裁,其中没有一个岗位被我跳过。
你如果跳过这个岗位,你就必然会有业务知识或管理经验的空白点,所以空降兵式的跳跃我是反对的,可能会有短期的辉煌但不可能获得持久的成功。如果从一个管10个人的企业一下子跳跃到去管10000人的企业那注定将失败。
火箭式提升也是我所提倡的,这里蕴含了职业发展三个追求点
1.追求向上
2. 追求扎实
3.追求快速
追求向上,就是要主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able zone),做难的事情。最近和几位直线汇报对象做年底总结(year end review)。有一名同事提到了她更倾向于做个人贡献者,而现在她还领导另外一名同事,我特别分享到“如果你现在觉得不舒服了,说明我们的方向就对了。”此时正是锻炼了她所欠缺的领导能力。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才能成长。只有明天和今天做的不一样,明天的自己才能和今天的自己不一样。
追求扎实,这是这是火箭式和跳跃式的主要区别了。现在人心浮躁——如果看看微信里的公众号,很多十万加都是在宣传极度成功的案例;现在的知识付费,本质上就是在贩卖焦虑,好像听了几门课,不需要任何实践,人生自然而然就可以更好。
有猎头来推荐机会,工资只要有增长,如果是翻倍,那就更好不过,完全不在乎自身的能力是否满足岗位要求,就去尝试就去应聘。而这种条件下获得的工作,大概率是“跳跃式”的,基础不扎实,空中楼阁,失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这里延伸一下关于外部职业机会的思考。常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提供HRVP或者HR Head的职位,当我问到这个职位的薪酬范围,如果猎头说没有预算,要根据候选人自身的条件,我就会特别小心。因为说明这位老板可能还没有想清楚岗位的定位和贡献的大小,她的想法还没固定下来,那么对于新人未来工作的开展方向就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老板的用人策略可能是“先招进来再说,不行再换。”永远记住:(薪水)拿得多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拿的久。
追求快速,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一个晋升案例所想到的:机会=能力+意愿 - 简书,已经介绍过了。所谓“快速”,不过是能力和意愿的副产品,当个人的准备度(readiness)已经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在变化如此剧烈的今天,是完全不用担心没有自我实现的机会的。
火箭式提升=向上+扎实+快速。这就是我对职业发展的追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99649/2621c3e4bbe330e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