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狂魔
被知乎玩了3年,今天打开自己的知乎收藏,发现里面有27篇文章,每篇文章的作者几乎都是知乎在某个领域的kol,绝壁干货,每次看完之后,我都是一拍大腿,卧槽,真他妈的牛逼,赶紧收藏,天下所有武林秘籍在此,日后我也能够成为 #营销高手# #撩妹达人# #斜杠青年# #和华莱士谈笑风生的长者#、、、,
然鹅,拿衣服,我还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只是没点着而已!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在知乎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逛了这么久的知乎,感觉现在还是什么都不懂?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一生?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遍价值8888元的office技巧课程,可做出来的PPT还是一坨屎?
百撕不得其姐!这心里的苦,我想经历过的人都明白。我也反复的去问过自己,问过别人,向大V求教,开始明白自己在思维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收藏型思维
我们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在知乎上看到好的回答就想点收藏,但收藏之后又不会多看一眼;比如我们会跟别人吹牛逼,自己网盘开了会员,里面几千个G的学习资料,沉浸在收集的快感中,却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关于公众号运营的视频;比如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其实这都是潜意识里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又偏偏是收集成瘾,导致采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一种时间不够用的错觉,最终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无限的降低自己的自信心,整天处在无限的焦虑之中。
另外一种就是不断的将知识“放入”大脑里,每天看一本书;看三小时的知乎;浏览20个运营大V的公众号;每天坐地铁的路上背100个单词,进而产生一种“我特么的太努力了” “你说的我都知道”的这样一种自嗨式错觉。
这两种都是收藏型思维的体现,体现的特点是:低效!作为一个想改变世界的少年,到底该怎么做?
走出思维误区
1.摒弃收集型思维
《庄子·养生主》里面说过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们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吸收所有的知识,精通所有的领域,正所谓less is more。选择我们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有点兴趣、能养活自己!
2.必要时一知半解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我们看书学习不仔细,自以为已经弄懂的知识,一到真实运用时就傻眼了,很多知识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学的时候囫囵吞枣,用的时候一脸懵逼。
因为“我懂了”和“我会用”是两个概念,“我懂了”仅仅是我们对知识的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我会用”则是对知识的重新整理,这个过程会不断的调取很多知识去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增加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并不是对所有的知识都要求理解,很多知识都有其阶段性,我们的要求可以定在解决我们阶段性的问题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断的上升的时候,很多开始不明白的东西往往会恍然大悟。
如何调用知识?
这里首先涉及到一个知识的转化率问题,下面的图片很明了的说明了我们日常的学习效率高低的方式!
前面四种方式是我们对知识的一个输入过程,后面三种方式则是对知识的一种输出。在现实的反馈中,不断地调整输入,进而产生不同的输出,从而不断的优化整个过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讲,我更多的输入来自于看书(营销、写作),听音频,输出的方式则是工作中的知识应用以及在《梦想早读会》分享读书思维导图和公众号分享读书笔记!后期希望能去帮助更多人的解答一些问题,毕竟教会别人不仅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而且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价值、存在感和满足感!
编辑的整个过程中,居然一点都不困,这或许就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