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小生产企业,为了省钱为了效率,忽略很多基础管理,规模稍大点就一片混乱。
比如生产领料,实物领走了,ERP里领不出料,实物流与信息流脱节。三令五申见单发料凭单领料,就是做不到。
细究下来,外采的物料在报检处就被截留,检验、入库还没有完成,实物就要被领走,ERP系统里的库存不够领料。难道是零库存模式?现实中极少有企业能真正做到零库存。
了解下来,表面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供应商按包、箱送货,采购订单里是按个计算,多出来的不知道怎么办;搬运工来不及搬运;质检部门来不及检验;同一订单供应商多次送料等。
还可以继续深究,为什么来不及搬运,来不及检验?每天都是这样吗?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大概率不是每天都这样,现在能满产的企业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每天都这样,那是什么原因?采购集中下单?搬运工不够?质检人员不够?
搬运工该如何配置?质检人员该如何配置?是否有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检验?质检范围和质检时点要求等等
还有自制的半成品,也经常是没办理入库已经被下一个车间领走了,没办理入库的原因也很多。
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但常年累月存在,影响效率影响成本。只要有点耐心,顺藤摸瓜,找出问题的根源,一步步是可以把问题解决的。
这其实都是执行的问题,各个部门是否都能按照制度和流程执行;制度和流程是否方便实际业务操作;等等。
财务找到相关制度和流程(如果没有就督促相关部门制定),跟踪执行情况(制度流程里的很多关键表单都是会计核算的附件),及时收集和反馈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一段时间后,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都会有很大改观,这就是财务跟踪的力量,有人戏称财务就是公司最大的跟单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