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字从何时开始被规整为方形外观?
又是怎样将象形因素凝为抽象线条合为一体?
这一切都源于两千多年前小篆的出现!
时间飞至21世纪,当文字主要依赖光电传送,曾经繁冗的写字工作早已从手中解脱,不断地被键盘和触屏所取代时,汉字特有的美学特征几乎没变,小篆正是最鲜明的表象。
今天坐在我面前的这位90后书法专业女生秀哥,依然可以利用手中的毛笔,将简体字熟稔地转化为小篆表现形式。
恬静中回放古人心境,笔锋婉转间品味书韵,用最古老的官方统一文字讲述流传久远的诗词歌赋。
绵延了两千年的美线 绵延了两千年的美线
“悠然” (秀哥所书)
二.
公元前221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诞生,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制定了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之前出现的文字被全部归为“大篆”。
小篆书体的笔画横平竖直,有规有矩,没有勾笔和转折,亦没有顿挫,弯转之间由弧、圈表现,既挺拔方正又不失曼妙。
该书体一经产生便成为皇帝诏书以及碑额、牌匾的主要载体。
这是李斯《峄山碑》石刻的部分截图,虽然原石早已被毁,但由于其作为小篆经典被后人铭记,所以该碑刻是宋朝时的摹本,距今也一千年了。
绵延了两千年的美线
整篇看上去文字成行成列,字与字之间高低一致,宽窄相同,束约了之前大篆文字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粗犷;
单字笔画均匀圆滑,回旋之中基本能看出象形文字最早的雏形印迹。
秦朝仅有短暂的几十年,小篆作为官方书体使用时间也不长。实际上从小篆的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个明显缺点,书写起来太麻烦,不实用。
尽管结构严谨又美观,但书写技巧非一般人能掌握。 当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疆土日益扩张,特别是强大的汉朝建立后,所需文书与日俱增时,更加简捷、快速的书写方式接踵而来,隶书、章草,甚至楷书萌芽相继问世。
三.
至唐朝中后期,书法艺术几乎达到了顶峰,特别是楷书基本奠定了我们今天认知的文字模样。
而小篆书体主要是随着篆刻印章,在皇家及达官贵人间在不断流传,或是在重要碑额、牌匾上才能寻到它的芳迹。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符号化的文字,汉字往往在文化最发达的时候,唤醒中国人内心的抽象美学。
唐朝大学士李阳冰就将小篆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法度尊古,线条强劲,左右平衡,上下圆阔,铁线篆由此产生。
绵延了两千年的美线
李阳冰的《千字文》片段
四.
从此小篆更加与“实用”绝缘,它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被精雕细琢,装点书画,演绎着闲情逸致的文人情怀。
规整之中带有轻歌曼舞,让人难以忘怀的文字之源。
文字向来是传播文化信息的载体工具,它的目的一直与实用、快捷相伴。当汉字完成了近乎圆满的进化,从篆隶楷行草一系列规整之后,我们的祖先最早利用其发明了印刷术。
但书法这门线条的艺术始终没有衰灭,小篆依旧与历代诗文绘画美妍相伴。多少像《兰亭序》那样的千古名帖被篆刻印花点缀,又有数不清的珍贵藏画被秀美的小篆书体题跋增色。
五.
最后讲一个最普通的例子。你是否注意过人民币(纸币)背面的印章?那枚“行长之章”就是小篆书体,只不过作为权威的象征,字形更加方直端庄。
绵延了两千年的美线
这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秘密。
不经意中流淌着数千年文思语脉,用简单的线条绵延至千秋万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