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对那些《哔哩哔哩》上关于养老、关于怀旧题材的视频越来越无感,对那些用了心的所谓感人细节渐渐地麻木。因为,那些让你感动的细节,恰好是我被别人忽视的现实,为什么我们的感动总是放在别处?
懂很多细节的你,热泪盈眶的你,什么都懂的你,可曾这样懂过你一直在原处的父母?懂了又如何,懂了,和现实中做到是两回事。
被感动到的你们,是从子女感觉对父母有愧疚的角度看的,而我是从孤独的父母的视角看的。
现实中的我们,对视频中的陌生人感动到一塌糊涂,可是却对自己触手可及的父母熟视无睹。
去年的七月,我在我们县城的山水村的一个朋友家住了几日。朋友是我的业主朋友,她老公有钱,所以在风景秀丽的山水村买了地盖了漂亮的小院,每到夏天最热的七八月份他们夫妇就去山水村住几月。
她邀请我去住后,儿子儿媳还有儿子的两个朋友带着妻子也过去住了两天。每天的饭都是我和朋友做,那天吃中午饭时,我把做好的几碗面条放到桌子上,先让客人和朋友的老公吃,本来做的面是正好的,朋友的儿子看到桌子上还有一碗面,就自己端起来吃了,那碗面是我留给朋友的,那天吃饭,儿子都没有问过:“妈,你吃了吗?”
那天,朋友早饭也只吃了半碗。中午饭又被儿子多吃了一碗,朋友只好悄悄地喝了一杯水吃了几片饼干。如果不是我看见,儿子根本不知道妈妈没有吃饭。而她的儿子其实是很好的孩子,但很好的孩子总是会无视自己的妈妈。生活中的我们其实也是如此,只是我们都不自知。
朋友比我大两岁,正好在更年期,她的情绪很不稳定,她老公觉得她喜怒无常不可理喻,孩子们也嫌妈妈唠叨得心烦。老公说:“什么更年期?哪个女人不做饭洗衣料理家务,有什么特别的。”
那天下午,我和朋友在附近林间公园的木椅上坐着,夏天的林间,树叶沙沙作响,溪水哗哗流淌,凉爽的风吹拂过来,我们闭目沉默,听着风声鸟鸣,感觉人生难得的美妙。她悠悠地说:“如果每天能这样悠闲,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饿了有人叫我:快回来吃饭啦。该有多好!”
我和她对看着笑了,然后沉默着热泪盈眶。
我们年轻的时候,被别人偶尔的善意感动得落泪,却总是玩着手机,然后对可能很累却仍不停忙碌的妈妈叫着:
“妈,我饿了!”
“妈,给我拿个苹果”
“妈,……”
我们总是忘了问她:“妈,你累了吗?要不今天我们简单吃点吧。”
“妈,你吃饭了吗?”
“妈,我可以帮你做什么?”
“妈,你在想什么呢?和我聊聊,你说吧我听着。”
儿子上大学放假回来的一天,我想和他聊天,那天小区里有一个不愉快的事,我有点忧郁的情绪,又不想和别人说,于是像朋友一样地和他说我的苦恼,说自己的感受。他低头玩着手机,有点不耐烦地说:“妈,我又不会帮你解决,这些事你和巧玲阿姨说吧。”
我淡淡地笑了一下:“妈不是让你替我解决,我自己会解决,妈就是寂寞了,想和你说说话。”
我不能说儿子不懂事,他也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我们爱着彼此,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和耐心听我的心情,我心累时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听众,仅此而已。后来,我就不再和他说了。于是我习惯了孤独,也不再奢求谁理解我的孤独。
所以,视频中的故事的意义我怎么会不懂呢?只是懂了又如何,不过是一声叹息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