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创新力
1.特点: 爱联想,好比喻
2.定义: 旧要素的新组合
——>创新力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旧要素的新组合优势测评显示我的创新力在九大优势力里排倒数第二,最后一位是交往力,真是太准确了!我既不关注新事物,也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直到高中的一些类似测评里还是提现我很有创新力的。看来是在这个追求统一的工作里待得太长而被磨灭了。不然我怎么写小说?
3. 创新力有什么用?
从生活到商业价值,都需要创新力。要么你忽视了每一个小小创新的作用,要么觉得你的某个创新没有实际意义而自我压抑放弃了去实现它。
——> 既不要压抑自己的某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更不要压抑孩子的新鲜想法。不要打扰他们的专注,也不要逼着他们去专注。有时候创新就产生于他们天马行空的联想里。
4. 创新力为什么被束缚
1) 被负面反馈束缚了: 太天真/太不切实际/太不专注等等
2) 创新实践中受挫: 创新并不等于必然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成功的创新才叫创新
3) 把创新等同于冒险: 可以在一个稳妥的方案外创新
5. 创新力优势者使用说明书:
1) 注意反馈限度,给与积极反馈,提出改善方案
2) 团队优势互补: 创新+分析+行动
3) 把他安排在需要不断有新点子的工作岗位上
4) 善用他的语言敏感,比如提炼概念,总结观点
二、如何发挥创新力
1. 搭建创新的内环境——> 让创新力能够得以发挥
1) 创新者要学会控制风险,使自己有基本的安全保障
2) 方法:
A. 分割目标: 安全目标——> 保证基本盘;创意目标: 不设定
B. 分割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创新时间,比如80%+20%
C. 分割角色: 团队中,让更有相应优势的人保障安全区域,让创新力优势者尽情发挥
D. 分割计划: 也叫AB测试,一份计划保证安全,一份计划尽情发挥。
3) 搭建放松的内环境,保证完全的放松和抽离时间——> 正念/冥想
——> 可以说这不只是让有创新力优势的人如何更好地发挥创新力,也是一般人如何训练或者培养创新力的一个方法。在完成保底盘以后,留出一些时间来考虑一下:还有没有更创新一点的方式?
至于冥想,我曾经做了练习,但可能时间不长,还没有体会到效果。
2. 搭建创新的外环境——> 让创新力能够落地
1) 对创新的反馈会被创新力者接收为“反对”“没用”“不切实际”等负面信息
2) 对创新的贡献意见分四类:
A. 提供客观数据——> 白帽,要求客观,只称述事实
B. 积极前景展望——> 黄帽,要求乐观,做积极的思考
C. 风险预测——> 黑帽,要求谨慎,提出存在的风险,不能表达不满
D. 优化建议——> 绿帽,本质为头脑风暴,要求不评判,追求数量
最后可以用“最小启动方案”来促进创意的落地。
——> 这一部分,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学会从这几个方面去整理别人的反馈。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除非自己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高层或者所在集体已经对思考帽这一种方式有广泛的认识与应用,实际上是很少能真正采用到的。一般情况下是自己有个点子,然后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各种反馈。这时候需要有冷静的思考能力,按照这四顶帽子去把别人的反馈整理出来,借他人反馈而组成自己的思考结果。当然,如果不能去向他人问意见建议,就需要自己采用这四顶帽子来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更全面更积极有效。《深度思考》里面提到了七顶帽子,实际上这四顶就差不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