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无疑是所有投资者心中顶礼膜拜的大神,无论是专业的投资人,还是普通的投资者。老人家说的话往往会被大家奉为投资“圣经”。
很多人说,老人家曾经说过:“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于是,现在市场上关于基金定投的“主流”观点就是,我们要定投指数型基金。
但是,美国的投资市场和中国是有差别的,适用于美国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的,我们也要做中国特色的基金投资。
一、数据测算:指数基金真的那么好么
我分别利用了2011年1月以来的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数及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和混合型基金指数进行了定投的测算,定投频率设定为月定投,得到了如下图的收益率走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定投收益率是一直高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的。
同时我又单纯的把几个指数的走势放在一起,得到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走势也是好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的。而基金指数体现的是基金市场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赢指数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二、巴菲特也会出错?这是怎么回事
股神说的并没有错,而且很有道理,但是只适用于美国市场,或者说,至少目前看来,中国市场是不适用的。
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公募基金经理(截止2016年6月)在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中无法战胜市场的数量比例。平均来讲,超过90%以上的公募基金无论在过去任何时间(1年-10年)都无法战胜市场。这个结论不光限于像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样的大型股票(large cap)。在中型股票和小型股票中,基金经理一样无法战胜市场。
引用一段曾经的观点:
欧美股市发展多年,非常成熟,包括投资机构也是非常成熟,更重要的是,投资机构是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而非散户),当博弈不是机构与散户间而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时候,想要取得战胜市场的业绩就更加困难,所以欧美市场长期定投指数型基金和长期定投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差异并不大。中国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值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22%一度扩张至目前的75%,成为股市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这些机构投资者中,有一大部分是“企业法人”而非专业金融机构,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具有相当专业程度的机构战胜市场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不建议投资者直接定投指数型基金,而是由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的基金。
股神的这句话,其实更多出于基金营销的目的而广为流传的,最终演变成了对于基金定投“主流”的市场认知。
定投虽好,也不要“贪杯”哦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上文中的两张图,对于定投指数收益率的测算和指数本身的走势几乎重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将投资时间拉长来看,定投指数赚的其实就是指数本身的收益率。我们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
假如我们每日定投沪深300指数,就是说,我们在指数每天的点位上都做定投,时间拉长来看,定投的成本就无限接近于指数本身。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并不能够通过定投,赚取比一次性投资更多的收益。换言之,定投的目的并不是赚取比一次性投资更高的收益,而是能够摊平购买成本,部分规避一次性投资所存在的择时风险。
那么既然定投可以降低择时风险,那么定投是不是就是一种完美的投资方式了呢?我们是否可以只做定投,放弃一次性投资?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定投能够规避择时风险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在所有的市场行情下都适合定投,如果定投周期设定在了单边下跌市场和“倒V”型市场,那么是会亏损的。
同时这个又涉及到我在往期文章中说过的一个观点:定投虽好,但是不要盲目定投。对于一笔金额较大的可投资金来说,经过测算,定投的收益率是不如一次性投资的,资金的时间成本不容忽视。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