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围炉诗话》:诗忌意随言尽,电影与诗歌的结尾异曲同工

《围炉诗话》:诗忌意随言尽,电影与诗歌的结尾异曲同工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1-11-19 09:37 被阅读0次

前言

继续《围炉诗话》,这次吴乔说的是结尾:

诗忌意随言尽。钱起《登覆釜山遇道人》第二篇、《南溪春耕》诗,其结处转笔,可谓水穷云起。”

这两首诗,尾联转折带出新的意境,吴乔作了一个比喻:水穷云起。有的我们看电影时,会发现某些电影的结尾,和诗的结尾很相似。

一、《登覆釜山遇道人》

吴乔举例的这两首诗都是五言排律,不过其中都有个别出律的字。这里不去纠结,但看其尾联的妙处:

真气重嶂里,知君嘉遁幽。

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道者带经出,洞中携我游。

欲骖白霓去,且为紫芝留。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覆釜山不止一处,钱起登山时,作了两首诗,这是第二首。

前面四联八句,写山中景物与人物。五律写到第四联,就该结束了,但是这首诗的第四联,显然话还没有说完:欲骖白霓去,且为紫芝留。

但是接下去如何收尾呢?钱起在尾联,并没有接着第四联的方向,去说自己和道人如何游山。

而是别开生面, 说自己恍惚间好像来到了桃花源,仿佛离开家好久了。

这种结尾,好像行到溪源山涧之下,已经无路可走时,忽然发现另有洞天,留给读者更多的联想。

看电影看多了,也会看到这种结尾。好像邪恶势力已经被消灭,但是电影结尾处,在地球的某处,忽然又出现了新的危机。

二、《南溪春耕》

这首诗也是有点小瑕疵的五言排律,章法和上一首相似: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前六句也是写景物与人物,在结尾时,把田园之乐转为读书人的遗憾。尾联写出了像陶渊明那种耕读人家的心理活动。

这两首诗都用共同的特点,就是前四联写一事,尾联转折,带出另一个意境。

三、时空的转变

无论是绝句,还是五、七律,或者排律。大多有起承转合的布局。前面破题、铺开后,往往在倒数第二句起到转的作用。

例如李白《苏台览古》第三句: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又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七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间二联(绝句前两句,排律中间联会多一些)铺开的时候,一般会从景物、人物、情感进行描写,人、景、情三者顺序或不同,篇幅或有长短, 写到最后,常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

如果想要“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必须注意“转”的巧妙。

从眼前的时空,转入另外一个时空,好比走入一个山洞,越来越黑的时候,忽然转弯后出现一线光明。而行程到此却戛然而止,前面是什么,留给读者一个联想的空间。

这个转变,可以是时空的转变,也可以是思想角度的转变,可虚可实。

结束语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多看过一部叫做《追捕》的电影。

这部电影结尾时,男女主角化险为夷后, 真由美望着杜丘问:“完了?”杜丘回答:“哪有个完呐……”然后二人向远处走去……

电影结束。观众却意犹未尽。

这就是吴乔所说的:诗忌意随言尽。

@老街味道

吴乔《围炉诗话》,人离别却怨画舸,什么是诗出侧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炉诗话》:诗忌意随言尽,电影与诗歌的结尾异曲同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ys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