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N城市生活的这些年,身边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把孩子业余课程排的满满的,只为提高他们学习分数、多一项技能....
悉心培养,也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可以选择更好更体面、更高薪水的工作。
本来这个观念在很多地方是父母普遍的想法,但在我们老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家想的是,有手有脚,不读书难道就会饿死,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
比如会说某某家的女儿,读了大学,做的还不是普通工作?由此对于子女教育意识非常淡,很多比我年长、与我同龄,比我还小的都是早早出门打工。
我想这些父母因为自己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以他们并不明白,如果他们口中的这位大学生是985、211学校毕业的,去一个大城市进一个好单位的概率会非常高。并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目前她自身条件不够匹配好工作。
比如有亲戚问我,你家L老师读那么多书,做大学老师,一个月工资好几万吧。我说没有,告诉他一个数字后,被他鄙视的说,还不如我们这里的人,没考上大学,在小学当老师,暑假补2个月课,比你们工资还高。
这个话我是相信的,但这个理我不认的。
第一,他们补课从早上上到下午,换成时间来算工资,不夸张的讲大学老师一小时比他一天赚的还多,付出的时间成本完成没有可比性。
第二,从社会地位来讲,大城市老师学历要求很高,而且基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无论学识、谈吐,是农村教师不能比的,自然也更受人尊重。
第三,从就业机会来讲,假设有一天,A城市的一位老师某种原因想换到B城市去教书,以他的学历和经验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农村教师觉得老家发展不好,想去城里教书,我想他高中学历恐怕连面试资格都没有。
读不读书,往小了说顶多辛苦点,赚的少点,往大了说,会影响自己的一生,你的同学群、朋友圈、工作机会、爱人,都会不一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水平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某位名人曾说,一个不爱读书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这句话也适用于农村。
等什么时候老家人想法转变了,把子女接受教育这件事看的重要了,那一刻才算是看到了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