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莱茵河的秋天

莱茵河的秋天

作者: 广芝旅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01:53 被阅读0次

          每次到欧洲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而季节却都差不多,不是深秋就是初春,这时候一个人的旅行,总是瑟瑟的。

          从比利时的列日(LEIGE)向东驱车不到两小时,就是德国的科隆,就到了莱茵河。

          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背包族,这次却是相当的简单:一个人,一辆雷诺SCENIC,一个背囊,一张地图。也就是这次,真正感到,自己真正是个外国人,因为英语都已经不管用了。

          因为已经在列日呆了两天,不大的城市已经有了些概念,出城还是没有什么困难的。然而城边缘的路并不如想象般简单,并不宽敞的国道路牌非常混淆,不是英文到也罢了,而且是箭头太多,通往方向并不相同的荷兰和德国科隆居然一个箭头,而且当地人告知,如果不上对高速,再换可就挑战了。于是想尽管问清楚再说,没有约会没有定点的旅行,还是自由的。

          停在路口不远一个面包铺子前,小心翼翼的拿着地图问一位路过的衣着讲究的老年绅士,他一边遗憾的耸肩一边摆手表示不懂英文,说的大概是法语或荷兰语。再往前走一段,是个咖啡店。问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士,她笑笑说我不太懂路,你最好问警察局,他们一定知道怎么走。并顺手指着前面不远一个平房建筑。

          警察局准备出勤的交警看我拿着地图就知道八成,听到我说科隆的名字,就指着眼前不远的高速说,就这儿上去右转一直走就是了。他的英语尽管口音蛮重,但第一次让我听起来感觉这么亲切,而且他的指引我相信很权威。

        这辆AVIS租的雷诺SCENIC掀背车尽管看着挺新,可里数其实已经很高,而且开起来才知道,不但收音机是坏的,而且CD播放也是坏的,这让我为长途旅行带的CD顿时无用武之地。枯燥的无声旅途开始了。

          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开着仍有不少车呼啸着超车,行驶在欧洲高速上感受比美国更发达的公路网,尤其是不限速这一条,那叫个爽(本来再有些音乐就更是锦上 添花了)。从嗖嗖掠过的路牌看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之前当地人告诉我的德国边境温泉胜地亚琛(AACHEN)的名字没跑出城多久已经看到了。

          路上左右两旁见到的田园景色,已经在比利时看到太多,渐渐麻木了。静静而不招摇的乡村之美,一幅幅没有切割的画一样的在眼前扫过,说不清哪里是比利时,哪里又是荷兰,哪里已经是德国。   

          不久,就开始见到更多标有“科隆”字样的路牌。再不远,已经见到高耸入云的大教堂尖顶。

        坐落于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也叫做【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也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宗教建筑于我,除了建筑本身的建筑风格、气势,历史典故外,欧洲教堂给我们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它们其他地区宗教建筑无法比拟的建造周期与时间跨度。以这座气势恢宏的科隆大教堂为例,便是起建于13世纪中而竣工于19世纪末经朝历代绵延的600余年,让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也曾有许多的说法和论调,其中较为被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欧洲宗教势力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主要领域长期强势介入与掌控,在一个地区即便是改朝换代,宗教仍可掌握着或起码深刻影响着当地的财政、防止外族宗教的渗入甚至就业乃至局部经济的发展。没钱就等等再修,汇集了足够的资金就再次投入,持续循环。因而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可以认为,欧洲各国其实并非处于各自政府君王的统治之下,而是凌驾于其之上的宗教势力,全面、长期左右着社会的层层面面。

        而教堂本身,也正因其大,使得其设计、建造本身就充满哲学、技巧与科学。如何既高而又坚固,如何容纳万人而在教堂内任何角落,在即使不具备现代扩音器材的情况下都具备最佳的聆听效果,这些,都成为了各大教堂炫耀与自豪的资本。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相对与传统保守的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的高耸、尖顶、跳跃则反叛的挑战了传统,自12世纪于欧洲兴起并盛行。如果说震撼,便是踏入大教堂仰望中庭近50米高屋顶的那一霎那,以及满眼环绕与高墙等身的巨大彩绘玻璃窗。   

        我们眼前的欧洲各大教堂,无不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建筑风格影响,艺术早已被糅合入设计元素当中,以彩绘、浮雕、绘画的形式渗透在无论外观还是内饰的每 一寸墙壁、窗面、屋顶、边沿、地面、支柱上,将整个建筑变成不仅是整体,而且是更可以分隔的艺术品呈现给后人,走在其中,耳际不疾不徐的响着浑厚的管风琴 旋律,即便不是教徒,也早已融入,成为了其中一部分。

        教堂外,各地的游客或拍照,或采购纪念品,其中一位为了将塔顶照到镜头里,整个人躺在了地上,惹得游人放弃教堂而把他摄入镜头。一些小贩售卖着冰箱吸铁贴,镜框,小锁,我则惯例的,挑选了几张明信片,准备稍后找个邮箱把它寄出去。

        从教堂出来,我把车开到不远处一条小路里,下车漫步到眼前的,不敢相信就在眼前的莱茵河(Rhine)。

          学生时代课本中的莱茵河只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一个地理名称,只知道她是流经六国的河流,就像说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一样。直到一天,上世纪八十年代香 港知名歌手麦洁文的一曲【莱茵河畔】唱遍街头巷尾,这才知道,这里原来很美,这里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正值临近毕业的年龄,当然的也会茫茫的想着,说 不定以后某天,我也会去看看这条被人传唱的这么浪漫温情的河流。

        “河流在细诉千百样旧情

          河流在细诉声声叮咛

          凝视你忧郁的眼我真不知道

          你的心可会平静” 。。。。。。

        我一个人走到河畔,在一处斜对着大教堂的围栏边站下,望着莱茵河,望着大教堂。

        莱茵河一如我看到的其他流经城市中心的河流,静静的,也并不色泽鲜艳的流淌着,从阿尔卑斯山流下来的河水到了这里,早已不再清澈。

        秋天的德国,天气已经些许寒意,阳光照在身上,并没有感到多少温暖。而落叶渐渐铺满小路,只有一两个匆匆的,缩着赶路的行人;再远处,在我望向大教堂的视 线中,一个蜷缩着蹲坐在护栏边的流浪汉, 看不到他的脸,莱茵河也许就是他的家,可守着这再美的景致,再温情的歌,对于他大概都不如一杯热咖啡,一块面包来的温暖。

        一个人守着。

          这时候又再想起麦洁文的歌,歌词早已忘记,旋律一如既往的优美,倒是非常应景。

          手里攥着明信片,我往取车方向的街区走去,看能不能问问最近的邮局在哪儿。

          科隆虽是德国第四大城市,可路上,半天硬是没碰上任何行人。漫无目的走在这个远离住所,不说英文的古城小街上倒也别有滋味。有人说,没有到过科隆不算到过德国,虽听上去有点言过其实,不过,应该还是有他的道理。

          经过一家花店,我进去问店员,附近有邮局么? 店员是为小姑娘,看到我拿着的明信片,笑着告诉我出门不远左拐就是。

          邮局工作人员问我往哪儿寄,我说美国,中国。他善意的笑笑递给我邮票说,到中国我不敢说,到美国,你如果不是马上回去,可能比你还先到家哦。

          从邮局出来,取车,然后开车在城里转着,看着,感受着, 直到下午。

          从出城的跨过莱茵河的桥上,下意识的回望了一眼淡灰色天空下的科隆大教堂,再望了一眼莱茵河。

          心里想的,居然和当年听麦洁文歌曲时想的一样,什么时候能来看看莱茵河?

    2015-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莱茵河的秋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b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