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那些对子女温柔肯定的家庭!
羡慕在妈妈的鼓励和夸奖中成长,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积极上进的孩子!
羡慕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
羡慕会管理情绪的孩子!
羡慕情绪稳定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如同朋友一般相处?
我相信这是父母们所希望的,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爸爸妈妈都给孩子最大的理解,事事包容、鼓励,我们对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
加油!孩子,你就是最棒的!
不要灰心,你一定可以的。
你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不过,小孩难免会偷懒,会犯错,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依然也会以鼓励的态度为主。
此时,我们会不会提出一个疑问——孩子不能全是鼓励,也要经常批评?
是的,作为家长我们会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鼓励,TA越逃避,丧失自信。
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也想做好,好好读书,好好考试,不让满怀希望的父母失望。
“这几次次没考好没事,下次你一定可以考的非常好,妈妈相信你!”
“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
......
我们看上面妈妈鼓励的话语,相信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会说的,但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时,话还没说完,孩子却情绪烦躁地打断:“行了,别说了,我做不到!谁能考重点考高中谁考去,反正别指望我!我考不上!”
父母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说话。
此时也产生了疑问“不是要多能鼓励孩子吗?为什么鼓励成这个样了?一句话都说不得!”
家长或许以为,这只是一段意外的插曲,但接下来的发展,却让父母惊慌失措。
父母发现,孩子对待学习的负面情绪越来越重,整天说学校老师管得严,在学校里不开心,没有家里舒服:
课桌太小了,凳子坐着也不舒服;
班主任老师说话我不喜欢,要求特别严,我感觉只有圣人才可以做到;
我们班氛围不好,同学好讨厌,我不想去学校看到他们......
不去学校的理由一大堆,找各种理由不想去上学,甚至早上不起床,三天两头就要迟到;晚上回到家里,就缩在房间里看手机。
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恨铁不成钢:“我看你就是懒!你就是被宠坏了!根本没有一点点抗压能力!你们同学怎么没你这么多事呢?就你特殊?”
看着孩子的状态,父母会对自己践行的管教方式,产生了深深的质疑——难道,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吗?
从而父母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晚上睡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
为了能够找到答案,很多家长经常在深夜里上网去查,怎么才能改变孩子厌学的问题。
美嫺在不断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才逐渐触摸到了孩子厌学、没有抗挫力的真相。今天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孩子进行鼓励,确实是好事,但是过度的鼓励,会出现两种负面后果:
第一种:让孩子形成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具体表现就是——
1. 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先会藏着掖着不让你看到。
2. 一旦超过TA的尝试次数和忍耐极限的时候,TA们担心再这样下去反倒会被人看扁,所以干脆不想去尝试,逃避去做这件事。
第二种:家长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期待。鼓励过度,实际就是期待过度。
比如,我经常这样鼓励孩子:“孩子你是很优秀,很聪明的,只要你愿意努力,你就能做到最好,妈妈相信你!”
实际上,这种鼓励是一种“毒药”,因为我这句话向孩子传达了两个意思:
1. 妈妈渴望你能够做到最好。
2. 妈妈知道你还不够努力,希望你更加努力。
孩子就会得出一种结论:妈妈觉得我不行,但又对我期待很高。我一时间又做不到,我满足不了妈妈的期待,我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种表现——逃避做事,拒绝做事,不学了。
因为,孩子内心是焦虑的:
“这太难了,我现在怎么也做不到。可父母却一直告诉我,说我行。如果我做不到,TA们心里肯定很失望,真的太累了!”
是不是恍然大悟。
原来,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鼓励,就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TA身上。
因为父母的激励而非责骂,当没考好时,儿子的内心产生了愧疚感,TA的自责和自卑情绪被反复激发,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越来越不满意。
最终,在父母过度的鼓励下,孩子开始变得逃避学习,逃避压力,认为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
弄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开始一步步“拯救”孩子。
1. 鼓励有度,重点放在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很多家长一直以为多多鼓励,能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TA的斗志,不再经历自己小时候承受的打击。
但却没意识到,过度鼓励,反而给孩子施加了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这让孩子觉得,必须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才能真正令父母满意。
每次孩子没考好,很多父母总会说:
虽然你这次没考好,但是爸爸妈妈相信,只要你认真努力,你一定可以考进第一梯队。
这句话看起来是在鼓励孩子,告诉TA只要愿意努力,你的成绩就一定会变好。
但这句话其实也包含了这样的潜台词:
就是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现在的成绩是不满意的,你得努力。
这就抹杀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一个孩子,只有自我认同感强,TA才能表现出来自信。
如果自我认同感弱,那TA的表现就是畏难、不自信、不敢尝试。
所以,父母在无视孩子的当下能力,一味鼓励,反而强化了TA的挫败感:
我怎么总也做不到?我怎么这么笨?
长期如此,孩子就会丧失自信,陷入自我否定。
现在弄清了这个逻辑,爸爸妈妈们就收起过去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鼓励吧!
不再试图用肯定,催着孩子不断前行,而是理解孩子的脆弱。
换成孩子的视角,去了解TA们当下面对的难题,接纳TA们的负面情绪。
试着在和孩子的对话中,都直接指出了TA当下具体的问题。
比如畏难情绪严重,逃避心理等,同时也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去共情孩子的痛苦。
这样孩子渐渐发现,爸爸妈妈变了。
过去那个只会“尬夸”的父母不见了,开始能“看见”真实的TA了。
孩子也逐渐向我打开心扉,讲述TA的纠结和无助。
这时,不再盲目夸奖孩子的父母,是学会了用心聆听。
同时,也会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鼓励,传递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情绪。
2. 不要总盯着结果,更多去看见孩子的正面行为,肯定正面行为,才能让鼓励发挥作用。
怎样做到鼓励不适得其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总以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为结果,去鼓励TA做得更好。
但这样的后果,等于将孩子框在成绩中,用期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成绩是一目了然的,也许孩子努力了,但考试成绩并没有提升。
几次下来,孩子就会有畏惧失败,厌烦学习。
所以,对于孩子,不是不能鼓励,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式,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而不只是关注结果。
比如,不再说:
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妈妈相信你;
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而是更加关注TA在克服困难,努力进步的正面行为。
比如:
妈妈看见你学习的时候特别专注,我真的非常高兴;
你今天所有的计算题都做对了,比上次有很大进步,你一定做得特别认真,妈妈为你骄傲;
我喜欢你今天管理手机的方式,到点之后自己就放下了,真的特别自律。
......
没考好,我也不再单纯让孩子努力,
而是说:
我看见你这次数学没考好,你心里肯定很难受吧。你看需不需要请一个老师给你辅导一下?
渐渐地,我们会发现,去肯定孩子的正面行为,给孩子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孩子就会继续坚持去做正面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有干劲。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我们会发现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人的自信心回来了,也不再沉迷于手机。每天上学也很积极主动,上课也非常认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为人父母,我们最大的期待,就是孩子能够成才。但有的时候,教育方式不对,好意也会成为约束。
唯有由心而发的鼓舞,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
以上是今天学习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