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少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了解传统文化或国学的朋友对《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肯定熟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诵了几千年,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甚至有人还把它称为大一统的哲学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体悟,今天才少试着从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这句传世名句,或许另有一番风味。
“道生一”。
道德经和精神分析都是研究人(人性和关系)的。那么我们就从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说起,一个孕妇生下一个婴儿,一个自然的生命在大自然界里自然的降生,依据“道法自然”进行具象推理,可谓:道生一。
这里的“一”指一个生命,同时也有“母子一体”的寓意。婴儿降生后的最初时段(有研究称是两周左右)属于完全的母子共生期,即他是处于最重要的生命过渡阶段,需要一个模拟子宫的生存环境,而这段时期,母亲几乎是寸步不离的。婴儿想吃就吃,想拉就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母亲随需而到,他是全能的,充分体会着“世界与我一体,万物与我同根”的玄妙感,最初的生命终归是大自然的结晶,本真、原始而纯洁。
初生的婴儿天生是会游泳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注意没开发。
初生的婴儿是有灵性的,他们超强的情绪感知力、敏感性和对外界的直觉反应超乎成人的想象。我看过一个视频:刚出生的婴儿还没睁开眼,医生抱起他来就哭,当他摸着妈妈的脸就不哭了,抱起来还哭,再摸妈妈的脸又不哭了。摸别人不行,很奇妙。
“一生二”
几个月之后,婴儿的感知觉迅速发展,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学习捕捉更多的讯息,逐渐感觉到(不能用意识到)他和妈妈不是一个整体。他想吃奶的时候乳头没到嘴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子宫里那可是想怎么就怎么啊;他想有个活动的物体出现时怎么没人送来?妈妈也并不是随愿而到,让他为所欲为的。最初的挫折就这么形成了。他不是妈妈,妈妈也不是他。
一开始分化出二来。
三岁之前的这个时段,婴儿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就是养育者(一般是母亲,最好也是母亲)。她和母亲的互动关系极为重要,甚至决定了他的人格(性格加气质),和母亲的关系模式会内化到他的内心,成为今后对外界人事物互动的基本模型。
婴儿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妈妈还在忙自己的事,气急败坏的过去喂奶,带着糟糕的情绪,甚至还在训斥:你这小屁孩真不乖,没看到妈妈在忙吗!然后一边喂奶,一边想着没忙完的事情,眼睛看着别处,这一切,婴儿都能感知到,放心,你骗不了他!
再看另一种母亲,她明白,只要孩子想吃奶了,其他事都可以放一放。她过去全情投入的安心的喂奶,抱着孩子,目光温情的看着孩子的双眼,或者满含笑意的传递着妈妈的欣慰和喜悦。这些,婴儿也能接收到。
第一种情况,婴儿会感知到不好的感觉,进而内化到自己内心,妈妈对自己不好,是因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可爱的,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无意识的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想要的东西,容易自卑。第二种情况,婴儿感知到妈妈的爱,他感觉很棒,自己是好的,是可爱的,世界也是好的、安全的。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自信。
于是,最初的好坏之分形成,开始是对自己,对母亲,继而生发出对外界其他的人事物。婴儿从想干啥就干啥的初始态进化为分出好坏的二元论,谓之:“一生二”。
“二生三”
三岁左右时,被忽略了很久的爸爸终于要登场了(原来也有,但婴儿早期的重要他人主要指母亲),因为三岁是人生第一个关键期:幼儿(婴儿升级为幼儿了哈)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会感知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存在,嘴里开始说“我”,我妈妈、我奶奶、我家、这是我的等等。并且进入叛逆期,体验自己独立做事的快感,这个时候一般是孩子最调皮捣蛋的时候,在茶几上跳舞、在墙上乱画、把碗放到马桶里等啥事都干的出来。
原来主要和妈妈的“二人世界”变成“三人大舞台”,并且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性意识,会玩过家家的性游戏,把毛绒娃娃抱在怀里当成她的孩子,性意识的萌芽开始生长,多数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孩子这个时段(大约3到6岁)会和异性父母产生更紧密的链接,对同性父母会有不同程度的或隐或现的排斥感,他和异性父母的互动奠定了他未来和伴侣的关系基础。(专业上称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恋父阶段,也可以嬉称为最初的模拟恋爱阶段)。对于各种行为,不仅是人,动物的幼年也需要练练手,比如小狮子通过和爸爸妈妈或其他小伙伴的嬉戏打闹来演练攻击和捕食,人的恋爱也一样。一直没谈恋爱的人直接结婚往往会有各种问题。当然也有幸福和谐的,决定关系的因素有很多。
这种三角关系比原来丰富了很多:妈妈继续给予孩子温情和爱,爸爸作为权威的代表开始给予孩子规则规范:是非对错善恶取舍中立等。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在互动。在好与坏、你与我之间,孩子看到了第三方的存在,看到了第三种状态的存在。——“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岁左右进幼儿园,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和新鲜事物,完成了人生最初的社会化,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第一个过渡阶段。之后,大约6岁左右,进入小学阶段。走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规则和约束。对外的各种关系更加复杂:与爸妈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宠物的关系,与学习的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感兴趣的事物的关系等。于是早期内化在自己内心的与父母的关系模型开始发挥作用,等到发现有时哪种方式行不通,碰壁之后,孩子遇到了挫折,会试着突破父母、老师的教导和各规则规范,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父母老师教导小明做错事要勇敢的承认错误,有次犯错之后他就承认了,结果被揍了一顿,同学小强因没承认而躲过一劫,所以小明也学会了撒谎,而且以后屡试不爽,撒谎的招式灵活多变,游刃有余。同时他也学会了更多的规则规范,懂得了遵守规矩,能屈能伸,更好的与人相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小明慢慢长大,懂得了原来人事物不仅是纯粹的好和坏,更多的有好也有坏,不好不坏,时好时坏,或者又好又坏……有酸甜苦辣咸,有精彩也有扯淡,在阳光里也有阴影,在痛苦里也能找到幸福。
于是小明长大了,看到了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世界,多元的存在。——“三生万物”。
——精英私人心理顾问:才少高占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