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相思》背后还有几颗红豆般的故事

《相思》背后还有几颗红豆般的故事

作者: 坚守杨大开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22:22 被阅读0次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426

    或许有人说,王维这首《相思》不是写爱情的呀,这是写给友人的呀,不错这首诗还有两个题目,一个叫《相思子》相思子就是红豆,故少时父父诵诗书,乃告我此诗题曰《红豆》这个与原题《相思》的区别不是很大

    还有一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那么王维与李龟年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李龟年,作为唐玄宗最器重的乐工,李龟年和李彭年、李鹤年三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是在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音乐知音 王维 我们知道王维也是唐朝有数的大音乐家.皇家的音乐总管,所以和李龟年的感情非比寻常。史书说每遇良辰美景便与李龟年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但不多时终是郁郁而死。

    926

    《相思》的首句说:“红豆生南国”十分巧妙点出了同李龟年的相逢之地,因为他正是在南方碰到了李龟年。有一种说法是王维在此前刚好去了江阴的顾山,看到了著名的千年红豆树所以又逢李龟年,便以红豆为由述说深情。所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即是他江南所见,又是他江南所遇。虽然他所遇的是自己的音乐知己,但是他所见的那颗红豆树却是包含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凄美爱情,所以我们更愿意将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

    关于红豆在南方流传最广的传说是这样说的:一位男子出征要到边塞从军卫国,但却战死疆场。而他的妻子却是不知道这个噩耗,只是每天去村旁山坡的一颗大树下遥望,等待那怎样都不会再归家的丈夫。天长日久,流尽热泪,最后流出的是一颗颗血泪,血泪流尽化作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大树上結满红豆,所以人们将红豆唤做相思豆!

    5464

    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她的情郎出发去远方寻找幸福泉。姑娘每日就在山坡大树下苦苦守候,遥望爱人,相思情浓,眼泪洒在树枝上,就变成了一粒粒中间有芯的红豆,人们也把它叫做相思豆!

    当然了最美的故事还是江阴顾山镇那颗生长了1300多年大红豆树,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传说。有野史说,这颗大红豆树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亲自种下的。而昭明太子又因何故要种下这颗生长至今日的相思树呢?众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了解昭明太子这个人,因为我不是在研究历史,所以他有怎样的人物平生,政治文学成就一概不论,只谈他的为人,还有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史书评价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集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文艺青年,而且他不但聪明孝顺,为人谦逊,更为重要的是像他这样的一个身份,却具有不应出现在他这样一个注定要做皇帝的人身上的品质,那就是极其具有同情心,慈不掌兵这是一个千古以来的道理,这样的品质出现在他身上不知是悲哀还是悲哀啊!

    9264

    在当时南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在国内建立了480座寺院,顾山镇兴建的是“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个楼阁,叫做“文选楼”。太子萧统也是十分喜爱佛法,便代替父亲离开皇宫来香山寺修佛理,一是为了回避宫廷斗争,二是精心修编文选。

    一天,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观察民情。他偶然间来到一条山花烂漫的山路上与一位仙姿佚貌的小尼姑相遇了,尼姑法号叫慧如,他俩一见如故.一路同行.谈经论道,边走边谈。不觉间就到了惠如出家的庵堂,又在庵堂内佛主前,倾心相谈.彼此倾慕。这样的相遇,恐怕是佛祖都要感叹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而那些哒哒的马蹄声啊,送来的不是过客,正是那前世注定,今生相思的人啊!怪不得有史书记载,萧统以前不近女色,原来有命注定!这一年萧统22岁,惠如正十八。从此后萧统隔三差五就跑到庵堂与惠如相见,慢慢的,惠如也得知了萧统的真实身份,日积月累,两人日见情深,终是在晚霞花间填下此生不弃的誓词。一个负下如来,一个抛下江山。

    一切顺理成章,有一天萧统对惠如说,

    524

    我马上就要返回京城负命,待我征得父皇母后同意后,就来顾山接你,从此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离别这天惠如泪眼低垂,默默不语,只是取出一天手帕手帕中包裹两颗红豆,送给自己的爱人,而萧统带着红豆离去也带走了惠如那颗玲珑剔透的心。关于别离后的结局有两说法,一种说法是说惠如因为等不到太子抑郁而终。而我更认同第二种说法,惠如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悄悄离去了,而惠如为什么要躲避萧统呢?显而易见,两个人身份差距实在太大,一个贵为当朝太子,一人却是佛前一女尼,世俗礼节与宗教地位是二人不可能跨越的鸿沟。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一千多年后同为佛门弟子的仓央嘉措作下这首诗可能最是能明了惠如的心了吧!不论如何,这样的打击对萧统实在是太大了,不是说好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吗?为何天不如人愿?怀着无尽的感伤,萧统在曾经拥有惠如的地方种下了惠如给她的红豆,也种下了他对惠如绵延千年的无尽思恋!他只能把心中的伤痛藏进心里,对惠如噬心烛骨的思念融入自己只剩下短短的九载岁月里。九年后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如玉无双的昭明太子萧统,卧在病榻上强忍病痛望着江阴方向抑郁而终黯然离去!我想此时此刻惠如也应该在一座不知名的草庵佛前流下眼泪吧!又不知她是否曾在有求必应的佛祖前为昭明太子诵经祷告祈求平安呢?后来坊间相传七十年后江阴地区来了一位得道老尼常在那颗大红豆树下施粥济民,当人们问起她法号时,她淡淡答到“施摩” 而此时已经逝去六十年之久的昭明太子的字正是 “德施 ”小字 “维摩”看到这里时我竟差点掉下眼泪,施摩 施摩,惠如啊!你何其愚耶!当你一个人站在这颗相思树下看见那满树的相思豆那一抹抹的红色,心里是该有多苦啊!苦啊!苦啊!

    正月初二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是啊,王维说得对啊,如此深情凄美的红豆怎么能不多多采撷一些呢?如此美好的事物怎能不写诗来歌颂呢?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相思虽苦,又有何惧之。胡适之先生就曾写过:“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所以年轻的时候所有的遇见都不要去抗拒,有些遇见不知是福还是劫,若是劫估计躲是躲不过去的,若不是劫,只要两个人相爱哪怕年轻时被命运冲得七零八落,最终还是能够按部就班的过上柴米油盐幸福美满春暖花开的生活。

    不知旧年几时,独爱摩诘《相思》。

    《相思》背后还有几颗红豆般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思》背后还有几颗红豆般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ir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