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是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意思是,看你独自在屋里的时候,能否无愧于屋漏。屋漏,是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之所在。同时,西北角一般也不怎么待人,也比较少放常用的东西,是屋子里比较深密的去处。而君子对屋漏的深密处,也不怠忽,也常存敬畏,没有一丝愧怍。
这就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慎独功夫。所以君子的功夫,不待有所动作,便是不动的时节,已经自己敬慎了;不待言语既发,便是不言的时节,已经自己诚信了。
有的人做事情说到做到,这叫言而有信。而还有一些“不言而信”的人,他什么都没说,就替你做到了,做到之后,他还是什么都不说。你去感谢他,他还跟没事人一样。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奏假无言的奏,是进,进奉诚心;假,是感格,感通神明。时靡有争,是肃穆无言,没有争执。
主祭者进而感格于神明之际,极其诚敬,不待有言说告诫,但凡在庙之人,皆能化之,自然没有争竞失礼者。可见有此德,就有此化。君子诚敬之德,足以感人。而人之被其德者,不待爵位赏赐,自然兴起感发,乐于为善;不待嗔怒之加,自然畏惧,不敢为恶,有甚于鈇钺之威。
所以教化教化,教不如化。德成而民化,君子唯有专注于慎独修身功夫,才能造于成德之地。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这是《诗经·周颂·烈文》中的一句话。不显惟德,就是天子有不显之德。不显,是幽深玄远,无有形迹可见。百辟,是天下的诸侯。刑,是法、效法。笃,是厚。恭,是敬。
君子不赏不怒而民劝民威,其德虽足以化民,但还没有登峰造极。《诗经》说,天子有幽深玄远之德,无有形迹可见,天下之诸侯,人人向慕而法则之,不仅仅是不赏而劝,不怒而威而已。
有德的君子,由戒慎谨独之功,到收敛退藏之密,其心浑然天理,念念是敬,时时是敬,但见其笃厚深潜,不可窥测,而天下诸侯百姓,自然感慕其德,服从其化,不识不知,而翕然平治。
这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正是不显之德,中和化育之能事,圣神功化之极致。
儒家的“化育”思想,正是今日企业管理思想之最前沿。企业家成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洞察机会、作出判断、制定战略、统率执行这四步。等到成功之后,企业大了,自己的位置高了,离基层远了,时代和环境都变了,年轻人也多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化育之功。你不知道创新在哪里突破,也不知道少年英雄从哪里冒出来,但你可以创造一种化育的文化、化育的环境、化育的机制,把组织分解变小,创造更多独当一面的小小领导人岗位,为未来育才。
企业变革、社会变革、创新、产业升级、互联网思维,都离不开“化育”二字。圣人是什么?圣人就是天下至善的超级孵化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