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时候,沈祖芸老师在一个由三位校长领衔的研修班上做了一次调研,请100多位校长列出“目前让你最头疼的校园关系”。
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家校关系。
哎,本来应该是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的,怎么就站在了对立面,成了问题集中爆发的地方呢?
这边,沈祖芸老师通过深度调研之后,做了一个动作,叫做2乘以10法则。即要求老师每天花2分钟,连续10天,去了解一位他们希望建立积极关系的学生。
结果,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老师与家长的信息不对称,认知未拉齐。
老师在学校每天勤勤恳恳教书育人,除了要处理学校里面的关系外,还要尽可能照顾到自己班级里面的学生,所以任何一个合格的老师,都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
而家长呢,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学校里面了,托付给你这个老师了,你就得为我的孩子负责。可问题是,班级里那么多学生,老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或者成绩下降的时候,家长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孩子,才导致这些不好情况的发生。
你看,一边老师觉得付出很多,很辛苦,希望被理解;另一边,家长认为老师不负责,辜负了自己的信任,矛盾可不就产生了?
因此,当老师每天花2分钟与学生交流之后,学生回家自然会把这个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看到了老师的付出,觉察到了老师的关注,信息在这一来一回的流通中得以传递,认知被拉平,双方开始互相理解,关系慢慢也就得到改善了。
这正如李希贵校长的那句话:教育学的本质,就是关系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