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主题是家校关系,家校如何合力。
没有孩子,就没有家长,没有老师,一切关系就都不存在,所以要谈到关系,我们得先知道谁是孩子?孩子是谁?
家长们其实都知道,物质身体,灵魂,遗传,转世,业力,带养方式,种种,成了今天的孩子。有些是命定的,有些是人为力量的。死板的划分,大约是四分之一人为的力量,可是就是这四分之一却会或让珍珠蒙尘,或让明珠出尘。环境和带养人,会让四分之一的比例最后颠覆之前四分之三的基础。
不能改变的是前一部分,能改变的是这个物质世界中我们能给予的。可见陪伴和带养有多么重要。
而陪伴和带养最起作用的头三年,之后是头七年,到头十二年。之后,我们的陪伴和带养也就失了大部分的影响力量。
物质和灵魂的结合,在受孕、受精卵着床的刹那,如果灵魂不愿来到这个世界,流产就会发生,如果物质身体与灵魂极不契合,那么夭折就会发生。而人前二十一年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的灵魂和物质身体紧密结合。
没有人是完全契合的,物质身体就如承载灵魂的容器,在头七年完全发育的时期,任何不恰当的干扰都会打扰这个容器的建构,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各种问题,多是灵魂和物质身体不契合,相互折磨所致。惟有按照自然规律成长起来的物质身体才会更好地契合。但是现实世界,人为的打扰不胜枚举,没有一个人会不被打扰的长大,也惟有打扰影响轻重程度而已。
所以,我们知道了,人从哪来,咋长成这样,我们就知道,人的毛病从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这就是陪伴的决定性。
0—3岁,在保障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做物质世界自然的探索,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每一个阶段的最后,孩子探索人性界限时,我们给予帮助和指引。到了大概七岁,九岁,12岁,最终21岁,一切已成定局。
所以做一个这样的父母在0-3岁
选择一个这样的幼儿园,让他健康成长他的容器,等待灵魂契合。
到了学校,要去寻找,知道孩子本来样子的那个状态。你的期望,应该是作为他是这个年纪该呈现什么样状态的期望,当你的期望和老师的期望,都与孩子自生发展阶段成长的特点契合时,合力才会产生。
外在的物质的呈现,都是一个正常灵魂状态下自然产生的附着品,包括他的成绩,包括他是否听话,包括他能否把自己料理得很清楚。这些表象的背后,都是他的灵魂和身体是否安住。所以,当你着急孩子的状态,当你痛苦他的问题时,要去回看他有个怎样痛苦挣扎的灵魂,和为什么才有这样的痛苦。惟有看到,你才能明白你应该做的是什么,你应该的期待是什么。
你站在怎样的高度去抒发你的期待,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是继续痛苦还是可以得到部分修复。你得知道,七岁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子,八岁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灵魂的部分该是什么样子,而他些许的问题是在告诉你,我的灵魂没有被看到,你只希望我是你希望的样子。
怎么陪伴呢?家校如何合力呢?
什么样的陪伴会让灵魂如此不安在呢?
没有节奏的,混乱的,不自然的,压力巨大的,人为干扰的,强力介入的,嘈杂的,声光的,生硬的,痛苦的家庭关系等等,提早的,不合生命周期的给予。
所以,一切混乱造成如期的孩子,我们还在求他可不可以没毛病?没问题?
需求总是舍本求末的时候,对孩子就是灭顶之灾,生命的不堪,更甚。变本加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