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大胯
写在前面的话
新年快到了,表面上看,我们将会和我们最熟悉的人相聚在一起,此时,我们如此相同。
但如果深想一步,会发现:我们将会和长期与我们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亲人朋友相聚在一起。
由于时代发展太快,地域发展不平衡,我们甚至会猛然意识到:
- 我们价值观不同;
- 我们人生观不同;
- 我们世界观不同;
- ……
彼时,我们又如此不同。
新年期间的深入接触很容易产生一些冲突,让我们心里不爽。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走极端:
- 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自己心里憋屈;
- 狠狠地表达出来,别人心里憋屈;
- 甚至还会“杠”起来;
- ……
实际上,冲突在生活和职场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旦遇到冲突就选择“打或逃”肯定不是明智的做法。最终只能落得两个性格标签:“怂”或者“彪”,仔细想来,都不是什么好词。
如果我们耐心观察会发现:那些能够把冲突处理好的人都是有高级智慧的人。
我们务必了解的事实是:
image在任何团队或组织中,想要完全消除冲突是不可能的,甚至没有必要,适度的冲突甚至有可能给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活力,而且极有可能突破固有的人际圈,发展出更高质量的人脉关系。
如果我们耐心观察,会发现,牛人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在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行事。
如果我们总是走极端,只会有两个结果:
- 我们很难成为牛人;
- 我们很难结识牛人。
权当是把春节当成是“训练自己冲突处理能力”的大练兵吧!
正文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
我们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民族,这种文化导致了我们不太善于处理冲突。
一旦提到冲突,我们的文化往往会引导我们去回避冲突,甚至会强化“和”与“忍”的作用,比如“和气生财”、“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种习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对我们的心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趣的表现形式是:
- 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在身体直接对抗的运动中基本都表现不太好,比如:篮球、足球、拳击等;
- 相反,在身体无直接对抗的运动中的表现却相当不错,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
由于我们习惯性地选择回避,冲突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演变:
- 一级状态,冲突只是针对具体的任务,比如:“这个事情不该这么做!”
- 二级状态,冲突会转移到工作能力上,比如:“是你能力不行!”
- 三级状态,冲突会转移到人身攻击上,比如:“你脑子进水了吧!”
这时,双方的关系很容易破裂。
一般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解决冲突的人,往往既没有给对方机会了解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也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确保护自身利益的机会。
如果你看过之前的一篇文章《究竟怎样正确地“与愤怒和谐相处”?》,会发现:
这些人往往自视甚高,其实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让人充分信服的理由,他们没有和别人在冲突中越吵越好的智慧和勇气。
最终,只能依靠愤怒来掩饰自己的“无知”和“恐惧”。所以他们总是心怀怨恨地默默离开一个又一个团队和平台,并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
这种处理冲突的方式往往是潜意识的,它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因为从本质上来看:
由于我们用消极情绪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会导致别人根本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从根上来看,遇到冲突就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本质在于不能识别冲突是哪一种类型。一张特别有意思的图:
image简单说来就是:对人和对事、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
最不好的状态就是:右下角的人和人之间的冷战关系,极其容易产生“背后捅刀子”的情况,伤害极大。
image正确处理冲突的思路是:
想方设法把“对人”的冲突转化为“对事”的冲突,而且最好是“公开对事”的状态。正如下图所示:
image请注意:
- 这里并没有让我们把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而是让冲突处于健康的范围内,这种冲突往往称为“建设性冲突”;
- 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人脉价值。
解决冲突的方式为下面四种:
- 一、竞争;
- 二、妥协;
- 三、回避;
- 四、合作。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之所以害怕冲突,本质上是既不接受“一二三”,又没有看到“四”的智慧。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意识到冲突的建设性作用——心里有不爽,主动找个机会表达出来,讲清楚双方利益,表达明白各自需求,然后共同寻找利益整合的“四”选项。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
团队之间有适度的冲突,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团队的创新行为。
冲突有很多好处:
- 对于个人来说,恰当的冲突其实是一种沟通方式,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 对于组织来说,它能够凸显问题、激发活力。
比如,产品经理总认为工程师不了解用户需求,而工程师总会觉得产品经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冲突就凸显出来了,原因可能是两个部门对客户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就这样争下去,可能公司就黄了。
好的企业是冲突四起,但又是理性讨论。而坏的企业却是大家温温吞吞,一起战死沙场后方。
只有执念于把事情做好的人,才容易起建设性冲突。而执念于对错的人,起的不是冲突,而是骂街。
最经典的建设性冲突就是“3Q大战”:
- 周宏祎的360软件从最开始的被众多同行抵制,到这一战结束,彻底站稳了脚跟,洗刷了3721给他带来的负面印象。和用户数量巨大的腾讯开战,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360的知名度,和QQ联盟的僵持使他有借口进入搜索领域,而不被同行谴责。要知道,那个时候没几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敢和腾讯死磕。
- 腾讯经历此次冲突之后,虽然暂时失去了民心,但是却在反思中完成了腾讯的战略转型,从一开始的挤死其它小企业转变为投资。腾讯的模仿、收购的一家独大模式变成了生态模式,微信团队的出现也得益于这种转变的发生。冲突也让组织变得更健康,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冲突是人与人或组织患的一场“高烧”,只要控制在好的方向上,就是一种建设性的冲突。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当我们意识到冲突即将来临,就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 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呢?
- 我怎么知道对方是错的?
- “我的对”+“对方的错的反面”难道就等于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么?
- 还有哪些方案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
当冲突已经来临,就做出下面的行动:
- 把自己话语中的含有“你”的祈使句变成含有“我”的疑问句。比如:把“你听明白了吧!”转换为“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
- 想象一下,假设周围有很多旁观者也在你们的冲突现场,如果你想让他们听懂你们在“吵”什么,你会怎么组织语言继续“吵”下去?从而能够让他们觉得你说得有道理。
正如《关键冲突》的作者科里·帕特森所说:
冲突不是竞争、不是妥协,而是整合双方利益。
在冲突没有从“对事”升级到“对人”之前,提前引爆,走向更加积极的合作模式,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社交技能 。
小吵怡情,大吵伤身。对于双方都有益的事情,吵吵更健康。
写在最后的话
原本,我们总会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会用这句歌词来安慰自己。
我们早已忘了这首歌的歌名叫《再回首》——人“老”了才能回首,年轻时就该想做就做、冲冲打打。
事实是:
“平平淡淡”并不是真,“平平淡淡”只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而已。
难得来世间一趟,我们要到处走走看看,遇见冲突,至少要知道自己有多少种可能,之后才有可能做选择。
我们很多人生活狭隘得只有判断题,被别人安排好了一切,我们只剩打钩打叉。人生不应该是个判断题,至少应该是选择题。处理得好的话,还可以是个创作题。
视野不足的所谓坚持选择,就相当于没听完题目就直接抢答,是矫情、是任性,并不是做自己。
只有观完了世界,才有世界观。我们需要一日看尽长安花,才知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彼时,当我们再回首,才会真的理解何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祝近安!
题图:大胯用Keynote自己捯饬的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