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成长之行上班这点事儿社会热点
华为:25岁,放弃年入50万的工作

华为:25岁,放弃年入50万的工作

作者: YiWei_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09:30 被阅读215次

    前几天,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问题:“30岁前赚到100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自己有一个电子账本,于是看了下,2017年1月~12月,自己的税后收入是52万多一点。再往前两年没有详细记录,但三年加起来,粗略估计是够100万了。这是毕业第三年,刚好25岁。

    本着“真实”的原则,就不打马赛克了:过去三年我的主要职位是海外项目财务,现在是区域财务分析师。我所在的公司是传说中的华为。:-)

    但这里不是来“晒收入”的。实话讲,100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同龄人里能甩我几条街的大有人在。

    我想说的是,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讲最重要的感受,那就是:年轻的时候,薪水不是最重要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真正意义非凡。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你自己赚了一点小钱,就开始显摆,然后说薪水不是最重要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不是。就在两周前,我正式提交了离职申请。:-)

    关于我的工作,令人不满的地方,会实事求是;令人愉快的地方,也会认真介绍。大多数工作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我选择离开,本质上取决于我对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我对公司的认知。

    由于我在国内总部的新职位只待了不到三个月,所以这里主要讲海外工作。分六个部分来说:

    【一、我的工作职位&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二、我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比如加班多少)?】

    【三、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四、我对工作的思考。】

    【五、华为能带给你什么?】

    【六、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

    一、我的工作职位&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如上面所说,过去三年我的主要职位是海外项目财务,不过同时也兼许多职位(这也是华为海外工作的特点之一)。

    1、海外阶段:
    • 国家售前财经

      负责一个国家的售前财经工作,其中“售前”指的就是“签约之前”,具体包括:项目投标、签约阶段财经解决方案设计;组织财经各专业线人员,完成财经条款评审(包括与内部各评审层级的大量沟通推动,但也有大量IT系统重复操作);必要时参与客户谈判;售前概算(即项目盈利性测算,就财务负责的“概算编制人”工作来说,属于一个相对机械的、负责各模块数据汇总整理的工作,通常需要不断地重复操作以刷新数据)。

    • 代表处交付项目财务/企业业务财务/系统部财务/GTS财经

      这里就体现出华为管理的多维度性,具体包括:海外交付项目的预算编制、月度预测,持续的核算监控与经营分析,以及最终项目决算;企业业务、系统部(即负责某个客户或客户群)以及GTS(交付与服务模块)日常财务类工作,包括各类数据提取加工、经营数据分析等从收入到回款全流程所有财务相关工作,其中GTS部分涉及大量内部管理核算分摊规则梳理、各业务模块收入成本费用分摊等明细数据梳理。

    • 代表处项目财务Leader

      坦白讲,这部分是最让我无法接受的。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统筹代表处项目财务日常工作,其中很多时间用于对接地区部部分行业线人员的要求,组织代表处进行相应工作,其中相当部分都被大家普遍认为没有意义——比如各种财务数据的反复反馈,以及一遍又一遍刷新一些说不清楚原因的历史老旧项目预算,以满足地区部五花八门的指标监控。我猜这可能是部分区域才有的特点。

    2、国内阶段:
    • 区域财务分析师

      这部分我刚接触两个多月,目前来看,主要是接口海外区域的预算、预测与经营分析。具体包括:为管理层提取并加工各种财务数据,输出各类经营分析支撑材料;接口区域,为系统部、区域等各级人员,提供或者收集需要的数据与材料;沟通了解区域经营情况。核心是做区域与总部之间的桥梁,最终为总部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我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比如加班多少)?

    1、海外阶段:

    坦白讲,加班极其多。在海外的三年左右时间里:

    • 工作日早上8:30到公司,几乎85%的晚上在11点以后下班;

    • 90%的周末需要至少有一天在办公室,很多时候两天都要开会;

    • 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任何时间都可能接到同事的电话要求马上处理工作,全年如此(即使过年休假也一样,不过休假时大家尽可能会找接替工作的人,因此电话会少一些)。

    以上的85%或者90%,并非经过精确计算,而是过去几年的直接感知。

    2、国内阶段:

    我回国的时间比较短,仅以最近观察到的自己部门同事为例:

    • 工作日,早上最晚9点到公司,几乎没有6点下班就回家的时候,正常情况都要加班一两个小时;任务较多或者晚上开会的时候,需要加班到10点甚至更晚,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频繁;

    • 周末,基本每周都会有任务需要处理,绝大多数人都会带电脑回家,抽出一定时间处理工作,具体不详;偶尔也需要到办公室加班。

    三、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1、有很多欢乐:
    • 最开心的莫过于刚毕业就可以到海外,还是大非洲。

      我以前常说,等我变成一个老头的时候,跟小辈们吹牛,一定要说自己当初在非洲工作的岁月。这三年里,去过赞比亚去过南非,去过英国爱丁堡;到过维多利亚大瀑布,看过赞比西日落,听过爱丁堡街头悠扬的风笛声。华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平台,可以给一个应届毕业生带来极大的视野开阔——如果你愿意探索的话。

    • 可以接触到很好的团队,在工作中结交一帮兄弟。

      我自己所在的团队氛围非常棒。因为大家每天在一起生活,所以关系都很近,平时一起工作,周末一起出去浪。这种同事关系,在国内很多公司里并不常见。

    •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海外的良好福利为员工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

      在艰苦国家,公司会租条件非常好的房子给员工住,我常常笑称:“回家有‘豪宅’,吃饭有厨师,洗衣有保姆,出门有司机”。:-)

    2、有很多痛苦:

    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 个人特质与工作内容的不匹配,以及对公司文化的不认可。这两点会在后面解释。

    • 工作节奏的严重不合理。

    如果你问我个人的看法,我会说,上面提到的工作节奏是非常愚蠢的,尤其是海外部分。这样的节奏让人长期处于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头脑变得迟钝,精神恍惚,睡眠不足,几乎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几乎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很多小伙伴都表达过同样的感受。

    加班,并不一定就是奋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生活中的爱好并不多,在工作之外没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同时喜欢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充实感,能够欣然接受这种工作节奏,那么它就是适合你的。我确实见过一心投入在这种节奏里并乐在其中的人。所以,根本上这还是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

    四、我对工作的思考

    1、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比你去别的公司拿到的薪水都更多,是否该留在这家公司?

    乍一眼看上去,这是个很傻的问题。但换一种问法也许会更清晰:如果你在一家公司能拿到某个薪水,但只要辞职,去别的地方就都拿不到这个薪水,你应该留在这个岗位吗?

    这正是我自己面临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如果是在年轻时,如果认真思考确认这个职位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匹配,如果留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提升,那就不要留下来。

    你走在一条并不正确的道路上,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组织中,却不断增强自己对这个组织的依赖性——如果离开它,就无法保证当前的收入水平。

    那如果有一天它离开你呢?

    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量的财富,会将人的本性更快地显露出来:有的人会选择留在这个平台中,看起来“一辈子都有了一个不错的保障”。

    但是,没有哪一个组织是绝对安全的。只有自身能力的积累,才能带来安全边界与真正的自由。

    年轻时收入高于自身价值,并不一定是好事。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积累有价值的能力。估值高于实际价值,会让人满足于当前的收入,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也不敢舍弃现有工作去选择真正重要的事业。

    理想的状态是,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但你有充分的自信,知道自己随时离开这家公司,都会被其他公司聘用,给出更高的薪水;因为你有能力创造独特的价值。

    2、是否应该单纯因为高薪而留在一家公司,通过“赚快钱”来完成一笔“原始积累”?

    我的答案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进行一笔“原始积累”,为以后一段时间的生活获取便利,并无不可。但是,如果你确定这不是一份自己想要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那就绝不要超过三年。

    你积累财富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快,你可能越来越难以割舍,也就越来越善于蒙蔽自己:虽然现在的工作让我非常难受,但收入很高,还是先干着吧。

    我见过太多人,你从他们每天的状态就能轻易看出他们有多么厌恶一份工作,然而却一辈子都没有勇气离开。他们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方,做着“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话说回来,“原始积累”并无不可,却也并非必须。根本上,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们担心离开以后找不到这样高的薪水,我们担心遇到“事情”没有一笔“足够”的积蓄,我们担心买不起房子娶不起媳妇儿,我们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但是却偏偏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长远来看,年轻的时候,金钱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抗风险能力最强,失败的机会成本最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迅速积累能力才真正意义重大;如果你找到了,钱只是随之而来的结果。

    我们积累了一点小钱,却放弃了去探索更好生活的机会。

    3、职业选择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在生活中持续践行着“断舍离”。我越来越发现,扔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初级水平。

    断舍离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认识自我,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然后剥离一切次要的东西。

    敢在人生大决定上,追求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断舍离。

    4、做艰难选择时需要提出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受启发于Steve Pavlina的《My Favorite Questions For Making Tough Decisions》,对我这次离职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我尤其喜欢Steve提出的前三个问题:

    • 这个决定能帮我成长吗?

    • 最佳自我会做此事吗?

    • 我想要这份回忆吗?

    面对这三个问题,我发现自己的答案都是积极且清晰的。

    5、为什么离开华为?

    是因为加班太多、压力太大吗?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是的。回国以后加班已经比海外少很多,工作压力也小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其实加班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加班在做什么。

    对我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方面(按优先级排序):

    1)个人特质与职位的不匹配

    有一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质,这份特质决定了他适合做某一类工作,同时不适合做另一类工作。过去三年的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适合做财务。

    我自己的特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我最近也在进行着自我认知的探索,包括准备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一些科学测试,比如“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等等。

    但是,每个人通过以往的经历,都会多少对自己的特质有一些感知。举个例子,我发现自己在加工详细的财务数据和表格、为别人提供分析材料时,有一种异常的焦躁和吃力感;但如果一份材料交到我的手上,让我去讲,我通常可以讲得比别人好。

    客观地讲,我并不是那种干得不开心、觉得压力大就撂挑子,动不动“老子不干了”的天真冲动型。其实三年前我刚到海外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打开一个叫“收入明细”的Excel表格,那一刻我就认定,这不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请。不过,我也意识到刚开始做一份工作,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于是,过去三年里,我一直在仔细体察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并一直尽最大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实事求是地说,我在海外的绩效很好,在代表处得到了很多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发奖金也超过很多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但是有一点却一直没有变:我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真实的感受是持续的痛苦和折磨。

    我见过身边真正擅长做财务的同事,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对详细数字的整理非常高效,而我在处理数据和表格的时候却异常低效。

    做一件事情,合适的人干了100分,可能只需要付出80分的努力,事半功倍;我最终可能也做得不错,干了100分,但其实背后付出了150分的努力,外加150分的痛苦感受。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关系啊,你看你最终不也是得了100分吗?然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从事一项与自己的本性一致,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呢?

    我很认真地思考过,如果有一天我能变成一个领导者,我愿意成为一个CEO,CMO,COO……但我不愿成为一个CFO。我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很难去做详细的数据处理加工,不适合透过大量数字去分析事情。

    同时,财务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业务的支持者,而我自己更愿意去做业务的直接推动者和执行者,我喜欢具有直接反馈的任务。就比如在大学里背单词,背一个就多一个;比如做销售,拿一个订单就是一个订单,拿多少金额就是多少金额,清晰明确。

    而财务工作,多数情况下是流程中的一个节点,提供的是分析与参考。我可以加工一份又一份数据,提供一个又一个材料,但我看不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结果反馈。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直接触碰业务,去推动业务。

    如果一份工作,在很长时间里让你觉得缺乏意义感,让你觉得每天都耗尽自己的能量,让你觉得使不上劲,让你觉得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那就是不适合自己。你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这里没有好坏,只是匹配度的问题。

    2)对文化的不认同

    • 对个人尊重的缺失

      一年四季,7*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一个电话要求马上工作。没有对个人空间的尊重,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好处是,永远保持工作运转状态;坏处是,对于我这种极度重视个人空间,必须保留一定时间来读书思考的人,造成的是持续的思维干扰。

    • 对“艰苦奋斗”相当程度的扭曲

      长期积累的惯性,造成很多“加班-低效-拖延-再加班”的恶性循环。

    • 有狼性,却缺少人性

      这里并不是说我所在的部门或者团队。也许是自己运气好,我身边的主管和小伙伴们都是很棒的家伙,在海外的团队氛围尤其好;我自己遇到的几任主管都是非常好的领导。这里要说的是公司整体的感觉——只有利益,只有KPI。整体上,攻击性很强,与此同时却少了温度。这也许是公司的基因使然。

    • 唯领导是从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公司的超强执行力——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但是,也造成了无数的资源浪费——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最后却发现这一声命令只是一个临时的、随口说出的想法。

      有太多的人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在按照上级的多变想法,把一个材料翻来覆去地写。这里要说的依然不是我的主管,而是整个公司层面随处可见的现象。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作为一个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的人,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 追求高效,却有着极其繁琐的流程和冗长的会议

      华为的流程建设在国内公司中绝对是顶尖水准,流程的完善也带来了执行的标准化和风险的强管控。但也许公司还处于流程的变革期吧,有太多的繁琐审批。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华为可以变得无比复杂。

      华为的“会”应该也是国内公司里最多的几个之一。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把工作按照0.5个小时的颗粒度进行记录,看看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结果是,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开效率极低的会,还有剩下太多的时间用来准备开效率极低的会。

      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的一条基本哲学就是能少不多,抓住重点。所以我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感到痛苦。

    6、离开华为,是不是自己想要舒适、逃避压力的动物性本能在干扰理性的判断?

    离开华为,注定会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不想很多年以后回头来看,发现这个决策是受到某些动物性本能的驱使,而不是经过理性判断而做出的清醒自主的选择。所以这个问题我持续地问了自己无数遍。

    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数据处理类工作。那是不是自己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应该干大事,做不了琐碎的小事?我认真地问过自己很多次,答案是否定的。

    是不是华为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自己受不了想要逃避?我认真地问过自己很多次,答案是否定的。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我确实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内省,排除了自己因“逃避”或“冲动”而做出决策的可能性。

    7、如果离职以后,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敬一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他向我分享了一个观点: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专注于“正确率”。我们拿到一张满分100分的卷子,每道题10分。如果做错一道,那最多也就只能拿90分。所以正确率至关重要。

    我们从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人生中的问题。

    但是,人生不是一张考试卷。这个世界是极大富足的,有无数个机会无数种可能性。这个世界没有一个100分的上限;一道题10分,但却有无数道题。如果我做错一道题,没关系,吸取教训,赶紧做下一道——我做得越多,得分就越多。

    人的动物性本能,往往会使自己不知不觉地专注于困难,而使恐惧把自己劝退。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想了两三年都没有付诸行动,那它就不是想的问题了,而是做的问题。不跨出去第一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但我相信,长远来看,保持好奇与热情,坚持探索并不断努力,结果一定好过留在原地,作茧自缚。

    8、短期内没有收入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大逻辑/小逻辑”问题。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这些是“大逻辑”的问题,或者说是方向性的问题。想清楚方向性的问题,如果细节执行层面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不放先开始执行,好过犹犹豫豫,耽误时间。

    其实自己的积蓄足够生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不明白自己以前深层次的恐惧到底是为什么。即使现在我也依然有对于“收入断流”的无端恐惧,但这次我决定直接面对它。有时候直面恐惧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9、下一份工作做什么?

    坦白说,还没想好。但是,如果自己已经长久地处于能量消耗的状态,持续处理着让自己痛苦的事情,那么在没有想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的情况下,不妨先离开自己确定不喜欢的事情。

    但对于下一份工作,有几点约束:

    • 除非经过详尽的考察,确认某些工作是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位,否则不会再做财务。

    • 倾向于去做销售或者市场。

    • 不以薪水高低作为关键衡量标准。

    • 不以公司大小作为关键衡量标准。

    10、离职以后近期做什么?

    初步计划留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

    • 读书

      我会花时间集中阅读一部分书籍,这其中会包括对行业及职位的调研,以便为下一份工作选择提供依据。但更多会是关于个人成长的探索,包括自控力、专注力、思维模式、效率提升、精力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学习;很可能还会包括多项睡眠、纯素生食、清醒梦等“奇奇怪怪”的事情,总之可以是一切引起我的兴趣且值得投入时间的领域。

    • 旅行

      我会去日本、泰国清迈和尼泊尔,去了解禅宗、茶道和寺院,去学习冥想以及其他有趣的技能。其他国家或者城市,还在计划中。如果你有什么好玩的想法,非常欢迎告诉我。

      如果我到你的城市去,如果你也愿意,我们可以小酌一杯。这一路上注定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是“文艺青年”。我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学,自己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实用主义者;但我也热衷于一些看起来有点“文艺”的探索。

    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充满乐趣。

    五、华为能带给你什么?

    这里说说华为带给我自己最重要的收获:

    • 一个足够大的全球化平台。

    • 毕业就有机会到国外工作,随之而来的全球开放视野,以及海外经历对个人思维的极大开阔。

    • 绝对有竞争力的起步薪酬。

    • 长期高强度工作对个人心智的极大磨练,以及伴随而来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 中国公司里顶尖的流程架构与管理思维。

    • 相对公平的机会:如果你能力出众,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为人处事没有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华为会让你得到丰厚的回报。

    六、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大,我只说说自己的观点。注意,这里没有任何褒贬倾向,只是客观描述。

    1)如果你符合以下特质,可能更适合来华为:

    • 希望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平台。

    • 希望短期内迅速积累一笔小财富(比如达到年收入50万,不过一般得在海外)。

    • 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这里的压力不同于你在学校或其他大多数地方遇到的压力,注意要客观地评估自己。

    • 具备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

    • 具备很强的执行力。

    • 情商高,具备很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 有狼性,有冲劲,有战斗力。在华为,没有狼性也许会是一个普通贡献者,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突出贡献者。

    • 对个人时间不敏感,频繁加班和24小时随时呼叫的工作不会造成严重的痛苦感。

    • 个人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对工作之外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很强的需求。

    • 没有太强的个人独立性,价值观偏向于集体主义。

    2)如果进一步,想做华为的项目财务,或者其他多数财务类职位,那么在上述基础之上,最好还具备一些特质:

    • 对数据敏感,至少不排斥。

    • 细心而耐心,愿意加工整理各类繁琐的数据。

    • 愿意做业务支撑者,而没有强烈的意愿要做业务的直接推动者。


    人生中新的经历,新的事情,往往是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就像乔布斯所说,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点连接而成。

    有时候你不开始第一个,就注定无法连出第二个。

    如果没有放弃海外高补助,决定回国,就没有“早起5:01”试验;没有这次试验,就没有“个人成长之行”公众号;没有这个公众号,就没有这段时间的内省和梳理,几乎可以肯定就不会选择马上离职,做出这个长久以来思考又思考的决定。

    之前说过,华为是我从大二就开始向往的公司。我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学长,他大我两届,毕业加入华为。我得知以后,特意请他喝了一壶茶,两个人聊了很久,我也就此得知了可以去海外甚至去非洲的有趣机会。后来我花了大量时间练习英语,曾经把一本新东方托福单词从A背到Z,又从Z背到A,整本书从头到尾做满了笔记。大三暑假,我从大连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深圳看了华为总部。两个月以后,校招签约华为。

    一定程度上,华为影响了我过去五年的成长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离开非洲时的工作交接邮件里,我在最下方用白色字体藏了一句话:“Thank you all for giving me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Africa early in my life.”

    感谢华为带给我的所有美好记忆。:-)


    PS. 我已经于3月16号办完了离职手续,今天晚上飞泰国,开始旅行。
    这是之前写下的一篇总结,现在正式离职了,所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更多的小伙伴带来一点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我自飘飘:重点是得在公司把困难的时间熬过去才行啊。
      • 蓝海风_ffe2:感谢分享,将要入职华为财经,受益匪浅。
      • 莹仔陪你说晚安:大连~好亲切,我也是东北的,不过是黑龙江的,目前定居苏州,邀请你来苏州玩,想和您小酌一杯。哈哈:smile:下面来说说我读完您文章的感受吧。首先,您真的很优秀,是我望尘莫及的。其次,我也有想离职的想法,但因为父母和经济原因无法实施。我现在在苏州地铁工作,国企,稳定。但是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对于上班这件事,经常让我感到痛苦。我本科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导演,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投在大荧幕上。可是我的才华暂时支撑不起这个奢侈的梦想。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我是女生,今年27虚岁了,工作了2年,想考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研究生,您觉得我应该去考吗?换句话是,我是否应该为了梦想为了考研而放弃现在安稳的工作,求赐教!最后,谢谢你看完我的啰嗦,认识您很荣幸:blush:
      • f26b4d7e952a: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到现在,很羡慕你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付出行动。我也很喜欢你的前老总任正非。
      • 936c57c8d72c:同为25,我还在流浪,无业游民一个:sweat:没特长没能力,情商低,大学跟没上一样,考研还调剂不上:sleepy:我都没脸再说了
        f26b4d7e952a:@20180315 楼主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一般这种人伴随着时间高效率利用,自律,自省以及能吃苦的高品质。一般人没有。你也别难过,总有一条路适合你,过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过前提是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
        936c57c8d72c:@YiWei_ :dog::dog::dog:
        YiWei_:哈哈哈哈哈没关系啊,你看我也在流浪。眼前的小困难,拉长视角来看都不是什么大事。欢迎来我的公众号多多交流~
      • 李七一啊:对于这样有魄力的人我真的佩服。可是却一面羡慕着,一面畏缩不前。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舍不得辞掉,甚至害怕被辞掉,只是因为失去它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YiWei_:那一定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太长时间。平时多留心一些更好的机会,保持学习和自我提升,加油!
      • 62b296733c86:分析很透彻的一篇离职总结!佩服
        YiWei_:@杨柳依伊 哈哈,谢谢认可。现在在泰国举行了,到处浪起来:sunglasses:
      • 1219_lt:最难的问题就是,我是谁?马上毕业找工作同处于这种状态
        YiWei_:@1219_lt 我是谁,这恐怕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啦。至于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差不多了,哈哈。正在泰国旅行中。
        1219_lt:@YiWei_ en,你找到了吗:smile:
        YiWei_:@1219_lt 我是谁,以及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标题:华为:25岁,放弃年入50万的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te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