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牌/营销/公关/促销
Day 420: 关于消费升级更理性的分析

Day 420: 关于消费升级更理性的分析

作者: 景景相依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21:15 被阅读4次

    来自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演讲:

    首先是时间节点上,为什么消费升级会在当今的中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让投资人和公司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放到更长的时间跨度中会更容易理解。李丰说,如果拉长时间范围,从过去100年来看,就会发现过去世界上已经有过三次“消费升级”。

    第一个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今天我们熟知的英国品牌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并很快输出到全世界,比如茶叶品牌立顿、以及一些酒的品牌。第二个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0年到1975年美国诞生了很多品牌。比如沃尔玛、肯德基和麦当劳快速发展起来也是在这个时期。第三个节点是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日本贡献了包括无印良品和大创在内的零售品牌。

    这三个节点的共同逻辑是,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足够大,生产力和GDP也都快速增长。然后,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能力,让它们成为消费大国,紧接着产生了代表自己国家生活方式的世界级品牌。

    李丰说,过去二十年间的中国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如果历史规律存在,且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不出现巨大的问题,那么中国进入消费升级周期后,会诞生远超我们想象的世界级品牌。10 年、20 年后,其中的一些新品牌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规模和方式,成为著名的世界级品牌。如果中国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巨大的跌宕起伏,那么这个周期可以为消费品提供至少 20 年的增长空间,而且不仅限于中国市场。”

    其次是消费品牌的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大的品牌,是产生于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李丰说,各国消费迭代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另一类以日韩为代表。这两类国家在城市构成和人口分布结构上不同,导致品牌分布也不同。前一类的知名品牌,并不是在超大城市里诞生的,比如可口可乐就不是在纽约,而是在亚特兰大;耐克也不是在洛杉矶,而是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后一类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催生了一些特有的品牌和商业模式,比如711便利店,就是从东京开始向外辐射。

    李丰说:“消费品牌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分布状况,几乎是完全正相关的。”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和城市的结构,会决定中国新消费品牌的分布。但是,现在还不好断定中国新的消费品牌会出自哪里,是更像美国,还是更像日本。他的判断是,或许会一半一半,也就是很多品牌可能来自于非一线城市。

    李丰的第三个认知是,互联网改变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因此也会改变品牌本身的含义。李丰观察到一个现象,现在中国做的很好的品牌,是“卖什么东西的,但都不像卖什么东西的”。比如无印良品,很难界定它是在卖家居用品,还是在卖服装;诚品书店严格意义上不仅在卖书,是卖书的,但不像是卖书的;盒马鲜生不仅是个海鲜超市;小米不仅在卖手机。

    以前成功的消费品公司,有一套通用的建立品牌认知的打法,那就是是利用中心媒体,也就是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大量投放广告,占据用户头脑中对这一品类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把产品尽量铺的到处都是。但是,李丰认为,这套规律现在变得不太好用。 “因为互联网的影响,用户接收到大量信息,越来越不容易记住某某是卖某某的”,“新品牌不是用理性的信息来让用户记忆品牌的内涵,而是用体验去调动用户的感性,影响用户的记忆方式。不是让你记住我是卖什么的,而是让你记住我是好玩的、萌的、可爱的,还是性冷淡的”。 在这种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这些品牌就形成了卖多个品类的能力。所以,很多做得好的零售品牌,都具有跨品类的的能力。

    至于未来中国在哪些领域会出现世界级品牌,李丰说,如果从20年或更长时间为周期去看,结合了人口、生产力因素制造出来的产品,如果凑巧是这个消费周期里用户需要的消费升级的产品的话,就有机会成为国际品牌。他说,手机出现世界级品牌今天很多人已经有共识了。而电动汽车,他认为中国肯定也会诞生世界级品牌。因为中国国内市场既有需求又有制造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420: 关于消费升级更理性的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v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