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是谁弱谁有理:少女迷恋小说轻生,校方书店担责?

不是谁弱谁有理:少女迷恋小说轻生,校方书店担责?

作者: 刘小姐秘制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21:33 被阅读0次

    地点:湖北潜江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原创

    刘熹微 | August.6.2021

    近日,湖北省潜江市。

    高一女生小雪(化名)轻生后,家长在其日记中发现,她记载着关于耽美、二次元等小说信息,不乏自杀、暴力情节。

    校方称校园书店虽有此类书籍出售,但与该事件无关。

    可惜可怜可悲可叹,又一枚花季少女陨落。

    可惜的是,小雪的人生非常的短暂。没有给亲人留下只言片语,还没有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就与人间匆匆告别;

    可怜的是,小雪到死都没有明白,自己追随的是黄粱一梦;

    可悲的是,小雪的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小雪的异常心理,到最后只能对着一缕亡魂胡乱寻找原因;

    可叹的是,校方的无奈和冷漠,家长的盲目和悲伤。

    1

    校方应该负责吗?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来自于教育中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前我国家校冲突事件频频发生,覆盖校园安全事故、教育教学冲突、学校管理问题等多个方面,并且有形式愈发失控,程度愈发尖锐的趋势,从口头纠纷到暴力事件,甚至出现“校闹”等社会影响恶劣的情况。

    家校冲突不仅打破了学校的和谐与秩序,削弱家校之间的信任,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信任危机。

    家校冲突的原因分析

    (一)物质性原因

    家校冲突的物质性原因主要是指家庭和学校对家校的权利、地位和资源等方面的分配失衡而产生的家校冲突。

    物质性原因造成的家校冲突往往可以通过制度化建设和权责分配等方式进行解决,是较为客观性的原因。

    1.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合作的权责上划分不明确

    很多社会学家都认为社会冲突的产生是由于“对权利和权威这类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均”。

    家校冲突也是因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权责不明确,存在争夺权利或者责任分散的情况。

    2.家校互动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针对家庭与学校的互动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但在处理现实问题时,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制度保障,实际工作没有政策依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责缺乏制度保障。

    对于教师如何促进家校合作,如何处理家校冲突缺乏工作依据。教师如何发挥教育自主权,实现因材施教缺乏制度和体系保障,尽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教师教育自主权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够系统化等。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即使遭到家长的恶意举报和投诉,依然没有可行路径实现申诉、复议和诉讼等。

    (二)非物质性原因

    家校冲突的非物质性原因主要是指家庭和学校在精神层面上的分歧,即在育人的价值观和信念上的不一致。

    相比物质性原因造成的家校冲突,非物质性原因的家校冲突往往更加严重,破坏性也更大,对抗性质较严重。

    1.家庭与学校对利益共同体的认识不足

    2.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

    3.家庭与学校在情感上没有相互信任

    在事实层面和集体无意识下,家庭都是“弱势”的。

    小雪的家人和社会舆论都会天然地同情和站队“弱势”,认为小雪和家人是“受害者”,所以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悲伤和愤怒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

    此事,小雪家人诉求合理吗?校方应该负责吗?

    很抱歉,我这次不站“弱者”。校方不该负责。

    2

    不是谁弱谁有理

    小雪的逝去对小雪的家庭是个巨大的打击。

    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的心理咨询师,我抱有深切的同情以及痛心。

    我理解追究校方责任的家长的心情:

    我的孩子,花样年华的孩子啊,说没就没了!它总得是有原因的吧!它总是有人在作恶,我的孩子才会走向歧途,就此殒命!

    我以前的文章也提到过,面对重大事件,我们大多数人的心路历程是: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正视影响→采取行动。

    要走出失去孩子这个创伤事件,特别的痛苦,很明显,小雪的家人还处于“愤怒”的阶段。

    他们甚至会错误归因,讨价还价:

    如果学校书店,不进那几本书就好了!小雪就不会看到那几本书,她就不会去死!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说法。

    他认为,本能有两种:

    一种是生的本能,也叫性的本能或爱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

    在人那里,死的本能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向内的,即人的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自我毁灭、自杀倾向等。

    另一种是向外的,即在有可能向外发泄的情况下,它不再寻求自我毁灭,而是企图毁坏他物。

    生的本能是与死的本能对立的一种本能。

    在人那里,它不仅表现为一切与生殖有关的现象,还表现为这样一些现象:爱双亲、爱子女、对整个人类的爱、对其他具体对象和抽象观念的爱。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本能行为的作用在于把个人结合到一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去,以抵制死亡。

    他说:爱的本能的目在于复杂的生命,当然,同时也在于保护这个复杂的生命。

    是什么让小雪失去了生本能,情愿选择奔向死亡?

    她为何一直沉浸在小说的虚拟世界里,在日记里写下“我进入不了你们的二次元世界,我生活在三次元的世界,我好想死啊。”?

    因为现实的世界让她没有了爱的动力,她只认为小说里的世界才会让她感到安宁、幸福。

    我接触到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冲突都来自于分不清想象与现实,分不清想法和事实。

    其实,很多未成年人是需要成年人在这方面的带领和帮助的。

    小雪的自杀,岂是几本书就能诱导的?

    小雪的悲剧,不会是一个单一的、短期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只有冷静下来,愿意自省的家长和校方才能总结出来吧!

    因此,此次事件,校方书店不该背这锅。

    3

    关于归因

    我们的生活中,不外乎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就是自己能改变的事情;

    一件是别人的事,就是别人主导的事情;

    一件是老天爷的事,就是我们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

    这简单的三句话,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我也时常在遇见事情,去想一想,归一归因。

    所谓归因(Attribution theory),是指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

    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

    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

    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普通人必须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并且经过归因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满足“理解环境和控制环境”的需要。

    海德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

    一是共变原则(Principle of covariation),它是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这就是共变原则。

    比如一个人老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

    二是排除原则,它是指如果内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比如一个凶残的罪犯又杀了一个人,我们在对他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就会排除外部归因,而归于他的本性等内在因素。

    我们在海德的理论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对此事件看法的一些启示:

    有可能人们在归因的时候,会使用共变原则哦!

    小雪因为看了校方书店的书,所以她的死因就归因于校方的书吗?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原创

    刘熹微 | August.6.20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谁弱谁有理:少女迷恋小说轻生,校方书店担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xa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