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作业?!不会吧?
这就是昨天听完弗兰克老师写作训练营第一讲以后的感受,这么满满干货的一节课,作业竟然只是阅读Spenser的“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并分析文章结构画出思维导图。
然而,这真的简单吗?一点也不!
仔细回想,弗兰克老师的安排颇有深意,我们都说一篇文章就像是一座房子,结构出了问题,房子可能就会垮,所以老师第一讲就讲了谋篇布局,并且讲了三个写作常用框架,而作业中的这篇文章我认为属于老师说的第二种框架,即“观点+论据+金句”,通过分析好文章的结构,能激发我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就是我分析这篇文章结构所得出的思维导图:
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虽然作业完成了,但在结构分析之外,我还想再谈谈我读完这篇文章的一些体会与自己的看法。
关于思维定式的循环圈
Spenser在文章中提到“阶层的固化,来源于思维的属性”,其实在我看来,文章中所提到的思维、视野、决策、阶层等等都处于一个循环圈,我们说如果你的思维能不断转换,能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做出不同的决策,让你迅速成长,从而进入更高的阶层,而处于更高的阶层中能给你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从而促进你的思维转变,这是良性循环。当然还有同样的恶性循环,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循环圈中,改变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让思维产生变化。
引入经济学转变思维模式
在我的思维导图里将Spenser提出的寻求思维转变的方式分成了被动与主动,而在主动这一方面,Spenser提出的是要快速成长,在这里,我想提出我的观点。
文章中讲到的案例都是凭借直觉或者习惯来做出决策,那么,如果加入经济学思维呢?
我们说我们做出一项决策,即使凭借的是习惯,那也是基于你长时间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的判断,例如买经济舱,是因为对于经济收入的判断还停留在年收入十万的水平没有转变,如果我们在购买的时候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资源占有状态呢?
你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哪些是稀缺的,哪些是富余的,你是否愿意用多少富余的资源去换那些稀缺资源,用多少富余的换多少稀缺的呢?考虑了这个因素,是不是你的决策就会发生变化,从而逐渐转变你的思维模式?
我想这种主动转变大概也许来得会更容易一点吧。
所以,让我们一起主动打破思维的定式,摆脱束缚,努力奔跑吧!
网友评论
文章开篇,一个问句让我欲窥究竟,果然不出所料,文章写的太棒了!看的出你的写作功底不错,文章有结构,文笔流畅,阅读体验很好,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导图也做得超赞,清晰的把你的思考过程显示出来了!不得不说,你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善于思考和分析的人,甚至在全文的基础上做了延伸和拓展,关于循环圈,关于引入经济思维,真的是太让人佩服了!
全文排版也很好,对重点 句进行了加黑斜体,段落层次分明,看上去很舒服。
一点小建议:如果能给文章配个图,那就更好了。另外虽说是作业,但你的完成质量非常高,可以投稿到其他专题,比如《想法》或者《财经,投资,理财》之类。或者再加个原文的链接,那会更加完美。
非常非常看好你,利用你超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继续加油吧,你一定会跑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