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挑战写作100天# D36 混沌感

#挑战写作100天# D36 混沌感

作者: 放牛班的小林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23:31 被阅读0次

    读《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今天读到第十四封信,读到龙应台给美君的信里和她聊到王阳明七天七夜竹的故事,朱熹是王阳明的老师,王阳明从朱熹那里知道致知必须通过格物,于是他看到他们家院子里的竹子,邀请朋友过来格竹,格就是彻底搞清楚的意思,于是他们一起端了把椅子坐在竹子面前盯着看,看了三天三夜什么体会也没有,朋友病倒了;王阳明继续守着竹子,盯了七天七夜,结果是。。。夜深露重,又不睡觉,当然是病倒了。

    于是,他深感失望,格物原来也格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又开辟了一门新理论——王阳明心学,就是通过这次格竹悟出来的道——天下无心外之物。知识不需要外求,大千世界都在一心之内。

    其实朱熹说的是:“众物必有表里粗细,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格物的价值在于使人们了解到事物能保持其内在本性的适当位置,这样才便于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所以才能够“致知”。“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而“致知” 是“格物”的目的所在。

    朱熹训“格”为“至”,训“物”为“事”,格物即是接触事物,探求其理。格物致知的要义是即物穷理,而且穷究到极致。致知必须格物、格物必须穷理、穷理必须穷尽;格物致知是一个基于格物量的积累而达到顿悟的过程。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又有人说三思而后行。那到底是思考还是行动呢? 其实是三分思考,七分行动,思考和行动螺旋式前进。

    有人质疑王阳明,你要想了解竹,亲手去挑,你就认识了品种学;亲身种下,就明白了土壤学;每天观察、记录它的成长中,就了解了植物学。把叶子取下,放到显微镜下发现叶子上有虫,就进入了植物病理学。知识哪是袖手旁观来的。坐着不动观察竹子,哪能发现什么真理。

    王阳明坐着不懂观察竹子,到底是在思考还是在行动呢?观察、试验、比较、类比都是格物正确的打开方式,包括内省也是,但不仅仅只是某种方式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王阳明坐着不动观察竹子,他格的其实是他自己,观的是竹子,其实是在内观自己,所以他发明了心学。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就像格人一样,从生理机制到心理机制无一不通过观察、试验、比较、类比,把人从点到线再到面穷究到极致,去研究个透透彻彻,去发现本质特质和规律,所以有了心理学这个学科体系。但东方的心理学早就已经有了,你看这位看竹子看了七天悟出了天下无心外之物,可不就是心理学。

    看中国哲学总觉得有种混沌感在里边,道不明说不明,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全在一心之内。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挑战写作100天# D36 混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ab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