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心
如果你乘坐公交,座位已满,你是站在前门附近,还是中间,或是后门,再或是台阶上的后车厢?我天天乘坐公交上下班,最近我琢磨出了一套站位心理法则来,也可以说把人分成几类人。
站在靠近前门售票箱附近的人
这类人有两种,要么是扒手,要么是路线搞不清,随时请教司机问询路线。扒手趁混乱,趁人防备意识最差的时候下手,能迅速得手。不过这年头,大部分中国人都是低头族,手机不离手,无现金支付,一个手机,功能强大。我看扒手也快失业了。
站在中间的人
多半是年轻人或是学生。年轻人体力好,脚的稳定性强,推推搡搡也不会碍事。而且,他们的眼里只有手机,全然不会关注有无座位,也不会关注自己所处位置。两眼不观车内事,一心只顾掌中宝。他们是简单洒脱,自由一族。也有老人,因为中间有几个黄座椅,那是给老弱病残的专座,只是让一些恬不知耻的人霸占着。很少是专座专用。所以,只待良心发现,自惭形秽者主动让座。
站车厢后门的人
我分析了一下,要么是等着下车的人,提前做好准备,要么是年轻人,从前门刷卡,直接上后门,又不想再找新的站地,干脆原地不动。还有就是拖着重重行李箱赶地铁,便于及时下车的人。
后门的地方,没有老人。老人很爱惜生命,正如幺叔经常感叹:"社会政策越来越好,如今的老人睡着都可以拿钱,为了享受更多的好世界,就得把身体搞好,好好活着。"后门随时开关,不安全,老人必是会远离这道"生死门"。
站在台阶之上后车厢的人
我着重讲的就是最后一批人,那就是后车厢的人。我就属于这类人,每天近水楼台,观察得也比较仔细。
我每天不管从前门历经多少阻塞,一路披荆斩棘也要挤到我的安全地带,必须要上后车厢高处站着,我才觉得安全。其实后车厢高处很空,大家只是喜欢安于现状,不想在好不容易落脚的安身处再次奔波,探寻,宁可在互相倚靠的地方寻求一种庇护。却不曾想,不闯出去,始终都不得安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永远无法在原处一劳永逸。
挤到后车厢的人,我观察了一下,多半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年人疲倦了,经不起左推右搡的摩擦,他们需要找一处人少又安全的地方。老年人则是经过思维判断,后面的下车人员要明显高于前车厢,所以入座几率会高一些。每次站不了一会儿就能有座位。确实是这样,后车厢是两侧双排座,最后一排位椅也多。
因为我属于中年人一类。我知道后车厢的优势,后车厢里站着的应该都是品性和素养稍高的人。不喜欢争执,喜欢安静的氛围。
诚如生命的阶段性,唯有经历过,用心领悟过,总会在人海如潮此起彼伏中,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哪里有安身立命之处,唯有不断地行走,付出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这种心态,人生才会在喘息间豁然贯通,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
站在高处看风景,人间百态,一目了然。
高处是孤独的,但站在高处却不可能永远自我满足,也不会永远孤独。小小车厢,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不同的站位,不一样的思维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57274/8d058f55f3915ac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