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翻译: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老师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慧,老师说:“知人”。“樊迟未达”,没弄明白。
老师看他不明白,继续解释,堆木板的时候,你把直的木板,放在弯的木板上面,那弯的,也给压直了。
樊迟胡乱答应着退出,不敢再问老师,赶紧去找其他学习好的同学问。樊迟跑去问子夏:乡,刚才我问老师什么是知,老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啊?
子夏秒懂:“富哉言乎!”这话含义太丰富了!
子夏讲了两个“举直错诸枉”的例子,一个是舜选拔皋陶(yáo),一个是汤选拔伊尹,都是达到了“一人定国”的效果。特别是伊尹,在商汤死后辅佐幼主太甲。太甲不仁,不遵守商汤传下的政策。伊尹竟然将太甲软禁了三年,让他悔过。太甲真心悔过后,伊尹又亲自去迎驾,还政于他。最终太甲成了一代明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