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事开头难
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却不知从哪里下手,急得团团转,事情却没有任何进展。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有的时候就是,明明一个工作任务摆在眼前,但是就是不想做。
宁愿把时间浪费在其他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也不愿意开始。
事情总是做着做着就有了感觉,但我们恰恰不愿开始去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简单的开头,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最近在学习核聚老师的思维编程,其中一项就是能力圈法则:“度量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内做事情,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通俗的来讲,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说起来可能非常的简单,难道自己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谁做事情不是在能力范围内啊,甚至人们鼓励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举个例子,今天准备写工作总结,感觉好难,没有思路。按照正常的写作逻辑,要确立大纲,同时搜集内容,进行创作与填充,最后再进行修改。
但是大脑一片空白,一想几千字的总结,急躁、无助、恐惧的感觉充斥内心。
所以久久不愿开始这项工作。
往年也是,拖到不能再拖,然后夜里痛苦的加班,这样的历程是痛苦的。
但是写总结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么?是因为没有能力所以我感觉恐惧,感觉痛苦,感觉无从下手么?
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痛苦纠结之后也能写出来。
简单分析,其实总结一部分工作是可以的,甚至一点一点的把所有的部分也可以写出来。难以完成的是统筹全篇,形成一个新的结构,符合领导的要求。
更难的是想要一步达成所有的工作,本来简单的事情也办不到了。因为对你来说,10步小跑可以到达终点,想要一步跨过,却成为不可逾越的深渊。
我们工作生活中就是这样,遇到一件事先把困难摆出来,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放在前面,或者分好几步走的事想要一下子办成,把自己难倒了,事情也不想做了,就这样在痛苦和纠结中不断的拖延。
三做事先易后难,能做多少是多少
所以遇到一件事情,先看自己能做什么,把简单的外围的事情完成。至于难点,留到最后集中攻克。在做事中积累灵感和经验,同时不断的思考,可能到最后难点自然会解决。
或者把一步难以完成的事情进行分解,分解成更多容易达成的步骤。一口吃不成胖子,那么就吃十口。
可能一些人说,要攻坚克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那些人不是一般人,起码不是我们这种凡人能够做到的。
想到中国革命过程中,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不是是一个先易后难,在工作中壮大自己提升自己,最后克服困难的过程么。
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徘徊上,也不要纠结与痛苦,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然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寻求帮助和寻找榜样
当一件事情真的没有任何的思路的时候,冥思苦想是低效率的,因为这是已经超出你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超出你的认知的。
寻求比你高水平的人的帮助,或者借鉴别人的工作成果,甚至搜寻别的东西进行研究借鉴,用事实为你提供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