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和王小线一起读书成长简友广场
王鼎钧《作文七巧》:更换材料顺序,让文章更精彩

王鼎钧《作文七巧》:更换材料顺序,让文章更精彩

作者: 弦音的读写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14:01 被阅读0次

今天纯属凑更,全是摘抄,有没有启发,看缘分,就算当故事听,也很有趣:

有些材料,我们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出现精彩。

例如,“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我要结婚了”是一句很平淡的话。倘若倒转过来:我要结婚了!——如果秀英肯嫁给我。

“我要结婚了!”肯定的口吻,突然地宣布,是“起”。下面紧接着假设,原来八字还没一撇呢,是“落”,可是下面无声胜有声,你是觉得这人鲁莽得可笑呢,还是痴情可悯?这又是“起”。

还有个普遍流传而不明出处的故事:

某君问他的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牧师坚决表示不可。

某君接着问:“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牧师的回答却是:“可以!”

“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祈祷在先,抽烟在后,牧师认为开始祈祷时既未抽烟,怎可中途羼入?那不是太不虔诚太不专心了吗?

“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抽烟在先,祈祷在后,心不在“烟”,这时不专心反而是好现象。

文章,先出现哪个字,后出现哪个字;先告诉读者哪件事,后告诉读者哪件事,颇讲究。

我们不妨常做一种练习,把许多语句倒过来说一遍,咀嚼一番:

风霜雨露——雨露风霜

不眠不休——不休不眠

三长两短——两短三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无名英雄——英雄无名

仍然是那几个字,只因调换了位置,就有不同的滋味。

我们先看见“前门进虎”,想从后门逃走,纵是“后门进狼”,还可以冲杀出去,狼比虎好对付一些;如果先是“后门进狼”,向前门退却,不幸又“前门进虎”,岂不陷入了绝境?

“天崩地裂”,天崩的时候人还可以伏在地上,或是钻进山洞里,然而地又裂开了,没有希望了,其间有过挣扎;“地裂天崩”,地裂开了,人掉下去了,天崩与否已是无关了,似乎就不像“天崩地裂”那么恐怖。

李后主说“春花秋月何时了”,没说“秋月春花何时了”, 由秋月而春花,是由寂凉而热闹,由春花而秋月,是由绚烂而苍白。李后主先为人君,后为臣虏,当然是“春花秋月”才切合。

东坡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不说“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游江,是在船上,由江风到山月,视界提高扩大,是“正三角形”;由山月到江风,视界缩小,是“倒三角形”。

还有个民间故事:

有个县太爷升堂问案,案情是妻子告丈夫,因为丈夫打伤了太太。为什么要打太太?因为“她毁坏了我的全部家产”。说来可笑,所谓“全部家产”,只是一枚鸡蛋。妻子为什么要摔破那个鸡蛋呢?因为丈夫要娶小老婆,丈夫对她说一枚鸡蛋可以发家,蛋生鸡、鸡生蛋、蛋再生鸡,累积财富买猪,卖猪买牛,卖牛买田造屋,那时成了富翁,不能只有一个太太。此事的时间顺序是:

1.丈夫提出“一枚鸡蛋兴家计划”。

2.丈夫说发财后要娶妾。

3.妻子怒摔鸡蛋。

4.丈夫打伤妻子。

5.妻子告状。

6.县官问案。

说故事的人完全把顺序倒转过来。我不知道县官怎样判定本案的曲直,想必他在判决之前要笑起来吧。

另一个也是倒着说才有趣的故事:

大家在村庄外头看“野台子”戏,看着看着,忽然李大娘推了张大嫂一把:“你怎么抱着南瓜来看戏啊?”那完全生活在剧情中的张大嫂这才回到现实,大叫一声:“我的孩子呢?”她本来是抱着孩子赶到戏台前面的啊。继而一想,跑过南瓜地的时候曾被瓜秧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还在瓜田里,于是戏也不看了,瓜也不要了,跑到瓜田里找孩子。东找西找,找不到孩子,找到一个枕头。是了,她正在搂着孩子睡在床上,听见外面锣鼓响,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她好久没有机会看戏了!太兴奋了!快中有错,八成抱起来的是枕头,不是孩子。赶紧跑回家去,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呢。

报纸上天天有这样“倒过来写”的记叙文(这么一说,还真是,以前好像从来没有注意过)。新闻,十之八九用这种写法,新闻记者的专业训练里面有一项就是这种写作技巧。他们倒不是为了有趣。

新闻,要“新”,时间最近的那一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两个明星今天结婚,“结婚”最重要,他们上个月订婚就比较次要。两个明星今天订婚,“订婚”最重要,他们去年开始恋爱就比较次要。重要的写在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不正好把时间顺序倒过来吗?

(书里一些小故事,小时候听过,竟神奇的忘得一干二净,再读,倍感熟悉亲切。)

画中游,江南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鼎钧《作文七巧》:更换材料顺序,让文章更精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cd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