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反经》的智慧

《反经》的智慧

作者: 竹韵秋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12:56 被阅读0次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纵横学著作《反经》这本奇书是可以开启我们大脑智慧的钥匙,也是历代统治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这本书善于从反面分析问题,使得人们能够跳出思维的高墙,拓展大脑的潜能,增强思维的灵活度,增加思想的深度。

        一、相反的两种行为,只要得当,都是好的,不存在孰对孰错。

        “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

    就是说讲话的时候,讲话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不该讲话的时候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慧。我们可以说“沉默是金”,也可以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古山

      二、再好的东西也可能会带来不好的一面,一定要小心防备其坏处。

        “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仁就是爱,可是爱的反面是私心,有爱就有偏私。仁爱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偏私就会来。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他提拔了很多人却不让人知道。范仲淹问其原因。王旦说,他提拔人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这是大夫不收公利的表现。              三、格局大,某种行为显得高尚;格局小,同样的行为会遭人贬斥。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大义,顾大局舍小利;一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小义。战国宰相虞卿“弃相捐君”,魏国信陵君“窃符矫命”,都是后者,小义。

    独舟

       四、好的德行,如果过度了,就会走向反面。

          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反忠孝也。《吕氏春秋》曰:“夫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人之主,不阿一人。”申子曰:“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乱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辏,莫得专君焉。)

        齐国的名相晏婴说:一个好的臣子,固然应对上司忠心,然而忠心的过分了,就变成专权,那就不是忠了;当儿子的孝敬父母是好事,但是如果只突出他一个人的孝顺,把其他兄弟姐妹都比下去,那就是不孝;妻子爱自己的丈夫是家庭和睦的保障,但是如果丈夫还有二房小妾(这是针对古代多妻制而言),做妻子的霸住丈夫独专其房,醋劲太大不能容纳别人,很可能导致家破人亡。[因此忠孝做得太过分了,也会引起反掸。

      五、善心善行也可能会办坏事。看待人和事,不仅要看人的初心,还要看影响和后果。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父母亲非常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愉快接受后,跑来向孔子讲述。孔子说:“子路做得对,以后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于危难之中了。”救了人有酬劳嘛。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子贡很有钱,养有奴隶,奴隶的亲人向子贡提出要赎人回去。[按照鲁国的法律,向奴隶主赎人,是要交赎金的。]但是子贡放了人却没要赎金。孔子说:“子贡做得不对,你不收赎金,以后谁还敢赎人?”

        为什么孔子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因为他认为:子路做了好事收了礼,是鼓励大家都做好事,倡导了好的社会风气,这是劝人为善。子贡因自己有钱就不收人家的赎金,显得很谦让大方,影响别的做奴隶主的都不敢释放奴隶了(得不到好处嘛)。家中有做奴隶的也不敢去赎人了。结果堵塞了行善的路子。

    樱桃

       六、圣人之道也会被坏人利用。这就是道家绝圣弃智的原因。

        匡衡云鬼谷子曰:“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胠,音起居反。胠、发也。从旁开为胠。),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摄,结也。),固扃鐍(音决。细也。)。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揭,音其谒反。),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反仁义也。

     庄子说:做小偷、扒手一类的盗贼,或是溜门撬锁,或是从别人的口袋里、皮包里偷东西,为了预防这些小偷,人们有了财宝,总是小心翼翼地放在保险柜、珠宝箱里,外面还要层层捆扎,加上大锁,生怕不牢固。这种防盗的做法,历来所世俗的人们当做是聪明智慧的表现。可是如果一旦汪洋大盗来了,把皮箱、保险柜连锅端走,这时大盗唯恐你捆得不紧,锁得不牢呢。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这样看来,善人和盗贼都用同样的方法立身处世。天下好人少,坏人多,所以圣人之道利于天下少,而害于天下多。

        总之,这本书教导我们从反面思考和分析问题,对我们的脑力是一次极大的激荡。当我们学会了从反面思考问题,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灵活,更加有深度,我们看问题也会看得更为全面和深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经》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cz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