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饮食较其他季节更为重要。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故夏季应该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绿叶菜和瓜类等水量多的蔬菜水果。饮食不要过咸、过甜,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发生内热而诱发其他疾病。
苦夏:是指有些人夏季会有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大便稀薄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病变。在治疗上,主要是减少食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以使脾健胃和。
冬病夏治:三伏天,阳气最盛,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在夏天未发病时“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20067/94df4441d2c2cf1e.jpeg)
勿忘燥湿:长夏属湿,所以在健脾的同时,不要忘了燥湿。健脾燥湿可用白术、山药、薏苡仁熬粥,或用薏苡仁、白扁豆、山药炖肉服食。此外,长夏天气多阴雨绵绵,潮湿,湿气通于牌,容易出现脾虚。此时,脾气不足的人可以趁势补脾。
宜服党参:为什么有的人在长夏会出现肛门重坠、子宫下垂、头昏乏力的症状呢?这是中气下陷的缘故。脾虚日久失于调补,可导致中气下陷而引起内脏下垂。治疗应补益脾胃,升举中气,可服党参10克或人参3 ~ 5克炖肉,酌加升麻助升举之力。
注意醒脾:长夏,尤其是三伏天,气候闷热而潮湿,多夹湿浊,所以要注意醒脾。为什么有的人在三伏天容易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这是因为长夏阴霾天多,湿气重浊,困阻于脾,因而出现食欲不振、呕吐。此时应多吃薄荷、荷叶包饭,或多吃生姜,这样可以用其芳香之气来醒脾,达到健脾化湿的目的。
多饮芳香之品:可多用薄荷、藿香、佩兰等泡水饮。或者自制香包将薄荷、藿香、佩兰等芳香之品装人布袋之中,带在身上。
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汤、绿茶、荷叶粥、芦根、竹叶、西瓜等。
小心中暑:“暑”为夏天的主气,为火,热所致。 暑为阳邪,如果夏天不注意养“化”, 就会容易感受暑邪而发生中暑。主要症状:高热、心烦、面赤、呕吐、头痛、脉象洪大或立刻昏厥。先兆:不出汗, 或出汗少,或大量出汗,出现恶心、头痛、乏力、全身发软等症状。此时要迅速避热就凉,把病人抬到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扣,用力掐其人中穴,冷敷头部,可服西瓜汁、淡盐水或绿豆汤。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20067/7467a1f24f12b243.jpeg)
多服养心清热之品:“舌为心之苗”,所以舌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心有火,就可外泄于舌,所以长夏很容易口舌生疮,伴见心烦、口干、舌红。此时可服养阴清热之品,如将绿豆、竹叶、菊花、薄荷等泡水饮。
注意补心气:长夏天热,气压低,出汗多,所以容易患心气虚及心阳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等。此时,可用人参3克泡水饮,或人参炖鸡,或肉桂3克泡水饮或黄芪3 ~ 5克泡水饮。
长夏(农历六月,阳历7-8月间),应于脾,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的时期。 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面” 与人体的脾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脾应于长夏。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中长夏养“化”的方法:
长夏如何养“化”?
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长夏时期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尤其是青少年,此时正是长肌肉、长个子、健壮身体的大好时候,那就更要多吃点肉类食品。此外,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等以健运脾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20067/342963fc1c73370e.jpeg)
饮食调养多吃豆。
长夏,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长夏吃的豆有:绿豆、白扁豆、赤小豆、红饭豆、薏苡仁、荷兰豆、豌豆、青豆、黑豆等。这些豆可以与大米一起熬粥,或者炖肉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