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感谢罗振宇“得到”,仅用于个人笔记>
引子
虽然现在还在学校,但是将来都是要工作的!有时,想起或被人问起这个话题,自己总是无法深刻体会“将来如何工作”,因为现在在学校的学习都感觉是无法正确应对的。
直到听了@得到-罗振宇老师的“什么叫‘会工作’”,自己才知道“哦,原来是这样的,难道之前都是白学了么!”
笔记
罗老师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现象:
很多大学生,往往一毕业就遇到一个问题::进入单位后,发现自己居然不会工作。好像从学校到职场,中间有一道巨大的沟,很多人就是跨不过去。有的人,即使工作了很多年,也还是跨不过去。那这道沟是啥呢?
我是左思右想,我给的答案是:无法适应角色的转变,学校里的学习习惯与工作的工作习惯是不同的。
但,你让我说“有什么不同”,我却答不上来。学校,就是好好学习就好了,有一切问题都可以找老师,自己甚至还可以拖着,反正最后都能毕业么;但是工作呢?还这样做是不是就可能被辞退了??
那我该如何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呢??
我的答案是:强化自己的技能,好好利用好时间,绝对不浪费自己的工作时间!!
但是,我想了这么多,感觉都没有罗老师的两个字总结的那么好-“协作”
什么?协作?为什么要协作,不协作不也是能做成事么?你看在学校不就是可以不用管协作,就能完成一些事么??
但罗老师的思维就是强大,直接就把问题揪出来了: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是一个把知识装进自己脑袋的过程,主要得靠自己,协作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到了工作环境下,就不只是应用脑袋里的知识那么简单了。
事实上,在社会上干成任何一件事,都牵涉到广泛的协作。
罗老师,更是给出了实例:就算你自己是一个纯粹的手艺人,比如你就是一个设计师,那也存在一个怎么把自己的手艺卖好,怎么提高自己业界地位的问题,这都是协作。
而上面的这些论证过程,只是罗老师短短二行字的讲述内容。
而我费了那么多的废话,却没有罗老师的“二个字”给力,思维的差距是可见。
接下来,罗老师的另一句话。
但是怎么协作呢?学校里一般是不教的。
的确啊,我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人教过我这些东西。难道是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是很容易的知识,难道这个是无师自通的??
罗老师,说通过一个十分钟的小节目,是没本事都会一个人协作的,但是,他遇到了一个词,也许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让大家看到怎么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那么,是哪个词呢??
军工六性
听到这个词,我是一脸蒙啊,怎么不是“军情六处”。。原来罗老师的意思是: 一个军工产品,应该具备哪六个方面的性能,只是罗老师从“会工作”这个层面展开来讲的
首先罗老师给出的类比是:
军工产品,有什么特殊性?它是战场上用的,生死攸关,是在人类最复杂的互动场景中使用的。一把枪,一门炮,一颗导弹,一件食品,它自己的质量和性能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把它放在复杂的协作网络中看,它必须和军队组织和战场环境充分协同,才能发挥出它的性能。 你看,这个要求,是不是就和一个大学生参加荛这后的情况有点像:你自己有本事,但是还要怎么和周边的因素协作?所以,今天,我们就拿“军工六性”的要求来看看一个人怎么培养自己的工作协作能力。
好吧,真的是,如果罗老师不这么说的话,我是绝对想不到还有这种联系!!!
向思维大神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