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多少书才能有思想

作者: 颗粒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10-04 06:15 被阅读0次

著名的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说: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现在读书,高效获得信息的能力已经不足为奇,因为现在正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但如何使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为己所用,这才是现在读书所需要真正弥补的。怎么才能培养自己的超高效、超高质的“读书技巧”?让枯燥的书和文字信息转化为价值丰富的数据库?作家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效能阅读》一书是作者原尻淳一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后,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的实证之作,贴合生活,文字简洁,设计独特,可以帮整体上帮助我们提升阅读质量,是一本任何人都可以实践的“完全阅读术”,在根源上终结阅读失败的体验,让你从一本书获得读懂所有书的技巧。使读书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做到徐特立老师讲的懂得真正的常识,会思想,能工作。

作家原尻淳一,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业宣传,是龙谷大学经济部客座教授。

《高效能阅读》一书主要以成长结构的方式从读书的初级篇到高级篇培养阅读技能,《高效能阅读》一书既是读书论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技巧的总览,书中独有89条有效的阅读技巧,真正打造高效高质的阅读方法理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看一下:

1.把读书当成自己的事情—打造读书体质,培养读书兴趣

2·解剖阅读模式——快速阅读技巧

3.赢得职场竞争力(消化、应用)

·····························································································································································

1.把读书当成自己的事情—打造读书体质,培养读书兴趣

有内在动机的参与再去读书,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家原尻淳一在大学任教的时候,通过观察“参与授课”的方式,观察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差别,其中有一个男孩,想成为新闻记者。但了解到学校的观念和自己的观念不同的时候,他就没有加入学校的校报,而是想着自己创建一个新闻主页。然而想自己创建一个新闻主页就需要学习社交媒体的相关知识,还有摄影、文笔、采访要领等等,因为有了问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个男孩就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利用课堂查漏补缺。

这就是兴趣和主动力的作用。内在动机是产生兴趣的必要条件,是打造读书体质的前提。

如何培养内在动力?好奇心培养内在动力,激发求知兴奋。当所学的知识能与自身产生联系,并且让自己感受到成长,这样就会产生喜欢学习的良性循环。

3d·2d的学习模式,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模式,三维加二维的统一。所谓3d就是我们世界的感受的兴趣点,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可以在某一点儿上触发我们的学习欲望,这个环境可以是通过实践,也可以是通过我们的亲身感受。这样就会促使我们自觉的寻求学习知识的欲望,促使我们回归2d,所谓2d,就是我们平时的学习理论,就是我们的书本知识,我们的教科书等等。三维加二维模式的结合,可以完全调动我们的内在动力,让我们轻松地、自觉的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好奇心,即内在动力。

阅读方法的改变,也可以有同样的作用,降低阅读门槛,从低级到高级,从薄书开始,持续读书的秘诀,建造起来的读书体质。

·····························································································································································

2·解剖阅读模式——快速阅读技巧

时间-读书间隙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许多细碎而短暂的间隙时间,比如上下班、开会前后、餐前餐后等等,这些间隙时间不能错过,要养成利用间隙时间读书的习惯,哪怕只有十几分钟。利用十分钟以上的间隙时间,快速的阅读,一般两三天的间隙时间就可以读完一本书。

内容-具体字、关键字、内容

这是速度的关键技巧,关键字的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关键字和假设验证型读书可以让我们迅速从书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快速挖掘关键词需要:1.仔细阅读目录;2.快速阅读书中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假设进行验证。3.如果有自己的想法,要及时在书上记录整理。把握速度的灵魂——快速、多次的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一个阅读习惯:每每拿到一本书,先闭目静思,猜想书的内容、谋篇、布局,等自己斟酌完毕后再打开书看,如果自己的思想和书中的一致,他就不再读此书,这样的读书习惯,既节省了读书的时间,又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种习惯正是这种关键型的验证型读书法。

纵轴(垂直阅读)

垂直阅读,营造思考的主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有一项职业专化技能是关键。作家原尻淳一说:商务人士进行垂直型阅读,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从学习公司的结构流程到专注做自己的工作,再到通过自己的工作表明自己的意见,大概需要三年时间。

“70:20:10”模式

“70:20:10”模式是谷歌的投资基准比,根据黄金比例,将百分之七十的资金和时间用以充实现有服务,百分之二十用于实现周边服务,百分之十用于投资未知领域。这样的投资模式完全可以直接借鉴用于读书上,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百分之二十用于与专业有关的周边阅读,百分之十用于与自己专业无关的阅读领域,获得阅读的黄金分配。

横轴(水平阅读)

完成垂直阅读的积累后,就应该带着积累的知识冲出主场,去客场,去洞察与那些完全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相关的本质。通过水平阅读,使主场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使知识立体化。

·····························································································································································

3.赢得职场竞争力(消化、应用)

拥有阅读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拥有立体化的知识,最后最最关键的是输出,是我们对已有知识的应用,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是这个时代环境的要求,更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标。我们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就需要高质量的阅读积累,以掌握更好的产出技巧和吸收更高质量的知识本质,再结合自身实际,从而应用。

一生从事图书学和目录学研究的俄国作家尼古拉·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书知识体系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的主场,积累自己的框架,然后输出自己的数据库、著书立说才是最终的目标。

彼得·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塑造未来。所以,读书要变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

另外,《高效能阅读》一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技巧,89条读书技巧,让不爱读书的人也能保持读书的兴趣,抓住读书的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数据库,从而产出自己的著作。如果你还为不会读书、怕读书或者读了书和没读书一样而苦恼,相信这本书完全可以帮助你摆脱这样的困境,成为今后你阅读质量提升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读了多少书才能有思想

    著名的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说: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然而,...

  • 观演

    要看多少书,才能有饱满的知识 要写多少字,才能诉出扣人心扉的句子 要见多少人,才能遇到相惜的他们 要经历多少事,才...

  • 该读多少书

    勤学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改了多少过。 今天在听四部曲APP上听课,这句“勤学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改了多少过”,撞进...

  • 一次这样的壮举,人生会将怎样?

    世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思想,也就有多少种活法。 今天在简书读了蒋坤元老师最近写的三篇文章,被其中两篇所感动。 一...

  • 标题党的书,读了多少?

    “成功学”的书一经出版,就火爆市场,一个又一个书店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成功学的书,总是如此畅销。急需改变落后状况的人...

  • 你的孩子读了多少书?

    看过《岛上书店》的朋友们,一定记得书店老板收养的那个小女孩玛雅。 玛雅很小就会说“楼下”这个词,因为楼下是她最爱去...

  • 贺炜到底读了多少书?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完毕,中国足球虽然没有进世界杯,但是,诗一样的解说员贺炜去了,解说的让人,无论是在比赛中...

  • 一年读了多少书

    读了多少书其实不是一个人明确的目标,因为仅仅看数量,是看不出读书的收获和变化。 不过书读的多,这本身是一种优势,万...

  • 女人滋养自己

    有趣的灵魂会比较吸引人,但是怎么才能有趣呢?这还真跟读了多少书没多大关系。 我有一位书友,读的书是不少,但是脑子还...

  • 空空的空空

    一年,能有多少不同,从来没想过。 一天,能有多少变化,从来没想过。 一秒,能有多短暂,来不及想。 失去了,才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了多少书才能有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gg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