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上的开场白
一苇阅社开班大家都看到屏幕上“一苇阅社”四个字,这是我给我们兴趣小组取的名字。“一苇”二字,取自于《诗经·卫风·河广》,原诗为: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这诗里的“苇”和“刀”都是指渡河的工具,苇是用芦苇编的竹筏,刀通“舠”,小船。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条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遥又远,踮起脚跟就在望。谁说黄河广又宽?一条小船难容纳?谁说宋国远又遥?不用一早到对岸。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卫国的宋国人,立在黄河边思乡却不得归,故而一咏三叹的念唱。
由此我联想到了阅读。我们这个时代的书不可谓不多矣,多到用“书海”来形容,是比诗中的黄河愈加宽广无边、浩瀚无垠。而随着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我们也愈来愈感到生活空虚、精神萎缩,阅读是医治精神萎缩症的良方,所以,我们国家把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列入国策。人人都说读书好,但真能静心读书者又有几何?就如同诗里那位怀乡的宋国人在黄河边一咏三叹,却不能渡河回归故里。对于识字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好像翻开书就能读。但现在的书已成汪洋,让人根本不知从何读起,搞不好就淹死在书海里。其实我们只要将一部经典反复诵读、默化于心就行了,这部经典就是诗中的“一苇”,是渡我们抵达精神彼岸的方舟。禅宗里有句话:一粒沙里见天堂,一朵花里见世界。一部经典其实是可以阐发出世间万千道理,虽然只是“一苇”,正如诗中所说“曾不容刀”,他的体积亦可大得黄河也容不下,可以涵盖整片书海。我埋身书海已十五年,在此之前,消谴式的闲翻书是从小就喜欢的。从三十岁起,我每天起码要花三四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然十几年来,读了忘,忘了读,脑子里好像也没存下多少知识。也只在近一两年才摸出点读书的门道。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你想读就能读,读了就能受益。它也是一门专业,也要讲求专业方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