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对于设计的思考。
花了差不多2个小时读了原研哉的《设计的设计》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作者从现代主义讲到后现代主义,再到超越现代主义。对于设计的发展有所了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读下,我不喜欢搬些字典式的信息过来分享。我想阐述下自己读完后,对于这个题目的思考,正如书序所说的“原研哉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
读完,我躺在床上,脑子里最多的字眼是“技术”和“设计”。联想到工作中思索过“用户体验是什么”类似问题的想法,我认为从有人存在开始,我们就和周围环境发生着无法割裂的关系,而这就是需求的根源。所以需求一直在,它不会应该时间或者被满足了而消失,它只会因技术、设计等文明的发展而被更优的解决。
需求是什么?技术是什么?设计又是什么呢?真是有些伤脑筋的问题,昨天想来虽然有点收获,但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就拖到了现在。我想从“联系”说起,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比如你拿杯子,你跟杯子之间就存在某种联系;你生活在地球,你跟地球存在引力联系,沙漠中的岩石受到风的常年分化,电能产生磁场等。需求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主体是人,也就是我们人与非自身的联系,如果主体是树,就是树与非自身的联系。
科学是对这种联系性的理性探索,认识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则,科学属于认知学。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探究事物的联系规律呢?或者说动机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为了稳定和提升人与非自身的联系。打个人与米饭的例子,假设在原始态,稻子的收成完全依靠稻子与外界的环境的关系,环境恶劣,收成不好,自然人会吃不饱甚至饿死。为了稳定人与米饭的联系,必须去了解稻子与非它自身的关系,这就到了科学认知的范畴。
科技和技术,是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改变、组合、加强事物联系性的方案。比如认识到太阳日照强度影响了稻子的生长,就可以采取搭棚,通过人为控制日照强度来使稻子生长得好,这就是技术啦。这只是一种技术方案而已,只要能达到合理控制日照强度,应该还有各种方案。一旦有新的科学认知,技术方案可能是质的飞越,所以技术一般都是不断精进的。
设计是对技术的一种实现,是改变、组合、加强事物联系的实践蓝图。所以个人认为,要做好设计,首先明确事物,然后探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规则(科学),这是设计理论基石。至于方案的多样性正是世界和生活多彩的一面,就应该设计风格各异,多姿多彩。不失"神"的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好作品,这个“神”就是设计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