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三十而立?

如何三十而立?

作者: 文化学者黎荔 | 来源:发表于2022-10-10 11:16 被阅读0次

    作者:黎荔

    三十而立,在中文的语境中,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起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以及做事做人的原则。其出处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境界,我辈岂能及?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看来人生大抵是十年一转:十岁之前懵懂无知,十至二十少年动荡,二十至三十勉力成学;三十至四十历事入世;四十至五十社会中坚;五十以后效孔圣之周游、世尊之弘化,行走于政、商、学、民之间,将生命体验的触角伸展得更广;六十后,因为日趋通达,而对人对事体谅包容;七十之后,心灵的超越将往涉于广洋大野,旷野风大,人生迟暮,一个人的归途寂天寞地,极目远处响彻着一种回家的召唤。

    为什么是三十而立呢?29岁之前,我们都觉得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性。仿佛有无数个路口可以选择,每一个路口都通向神秘而闪耀的未来。这让我们兴奋,也促使我们不断地尝试,只为了确认自己是谁。可是,到了29岁的时候,人生的剧本,基本显示出了确定的样貌。很多人在30岁前后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对于孔子所言的“三十而立”,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一个人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真正明白“我是谁”,找到自己的生命依托,确认自己的责任和方向,并且稳步前行。此时的生活,不再如十几岁时的青涩,二十几岁时的执拗,而有了许多的着力点:爱情、亲情、友情、工作、爱好等等,它们共同撑起生活这个多维体,其中任何一个点出了问题只会让多维体有个小小凹陷而非崩溃。

    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本来是现代“三十而立”的首要标准。但当代人往往迟迟不立,这牵涉到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人口相对集中到城市,城市中的发展机会又相对集中,因此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社会整体结构不稳定、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而立”的成本无法估量。社会转型期的断裂导致社会的多重利益分化。因此,结婚生育与否,工作是否稳定,已不能成为“三十而立”的评判条件。时至今日,“立”的定义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对于什么是“立”,怎样才算成年,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更遑论是否在三十岁前后,一个人就能明确建立起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信念照耀了他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的生命道路,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你就必须演出你在这场宇宙大戏里的特定角色了,这就是你的使命,请好好地完成吧!”我觉得,很多人甚至活到五六十岁,也只是以拖沓的姿态随波逐流,把自己交给未来任其摆布而已。

    几乎每个世代的成人礼,都是由时代完成的:天地玄黄,时代巨变,少年人或是被一把丢入,或是主动勇闯成年人的世界。而如今,也许是史无前例的,稳定盛世下,没有时代替年轻人完成成人礼。三十而立,立的也不过是谋生安身的立;全副武装,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为什么“累”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这是许多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这个时候,就会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人生之立,谈何容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三十而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ko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