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材料的理解和叙述》,看到黄老师分段呈现材料,在分段呈现材料的过程中,又根据每一段材料而设置了许多问题,在师生的问和答中,材料的“神秘面纱”才得以揭开。
看了黄老师几节课,其实很明白这是黄老师独创的共生教学模式。课堂上,黄老师总是能抓住最恰当的时机设置问题,实现课堂的转折,收到理想的效果。这节课也不例外,到今天我在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黄老师不一次性把材料全部呈现给同学。一次性呈现完整,同样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也可以达到共生课堂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色,于是又再读了一遍。(我在课堂上常常跟学生灌输:语文的问题没有什么是“读”解决不了的,读一遍没明白,那就服两遍、三遍。)读完第二遍我终于明白,黄老师之所以这样一步一步呈现材料,是因为每“走完一步”,所设置的问题都比前一个问题更有深度,学生的思考也逐渐深刻起来……这么一来,课堂的深度便淋漓尽致展现出来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也深刻起来,作文立意自然就高大上起来了。
能力的提高唯有训练。黄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节课便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范例。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明确的训练点,训练要有层次性和成长性,追求训练过程的共生性。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与热情,为训练的不断推进提供不竭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