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说五厨经注上

老子说五厨经注上

作者: 沫粒和十八 | 来源:发表于2023-01-19 20:48 被阅读0次

唐京肃明观尹恰注

夫存一黑和泰和,则五藏充满,五神静正。五藏充则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此经是五藏之所取给,如求食於厨,故云五厨尔。

一气和泰和,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后形质具而五常用矣。故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则守本者当外绝二受,以全生分,内存一熙,以和泰和,和一而性命全矣。故老子曰:专熙致柔,能婴兄乎。

得一道皆泰。

得一者,言内存一黑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居泰,则一熙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故云得一。如此则修生养神之道,皆合於泰和矣。故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

和乃无一和,

言人初察一黑,以和泰和,若存和得一,则和理皆泰,至和既畅,非但无一,亦复无和,不可政诂,如土委地。故老子曰:吾不知其名。

玄理同玄际。

玄,妙也。理,性也。此言一黑存乎玄际和,理出其性,性修反德,而妙畅於和,妙性既和,则与玄同际。故老子曰:同谓之玄也。

不以意思意。

意者,想爱也。言存一黑以和泰和者,慎勿存想受,以缘境识,当凝神湛照,令杳然空然,使和畅於起念之前,慧发於忘知之后,瞻彼阕者,则吉祥止矣。若以意思意,意想受尘,坐令焚和,焉得生白?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动。

亦不求无思。

但不绿想受,则自发照慧,照慧之发,亦不自知,若知求无思,即涉想受,与彼思意等无差别。故老子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意而无有思。

内存一气,但令其虚,虚即降和,和理自畅,虽则不缘想受纳和,强假意名,既非境识所存,是以於思无有。老子曰:用其光,复归其明。

是法如是持。

如是内存泰和,泰和之法和畅,则是法皆遣,遣法无住,复何所持,以不持为持,故云是法如是持也。

莫将心缘心。

心者,发慧之质,想受之器也。正受则发慧,邪受则生想。言人若能气和於中,心正於内,内照清冷,则正慧湛然,鉴明而尘垢不上,渊停而万象俱见。见象无主,谓之常心,若以心得心,缘心受染,外存诸法,内无慧照,常心既丧,则和理亦亏矣。故庄子曰: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说五厨经注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q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