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和许久未见朋友见面,见到她家女儿竟然戴着眼镜,我吃惊的问:“近视了?多少度?”朋友叹了口气:“三百度了,医生说是玩手机近视的。”我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回答。
据统计,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且近视越来越趋进于低龄化。不少小学生都已经戴上了眼镜,近九成的大学生都近视。近视问题日趋严峻,手机可谓是让家长们又爱又恨。
如果说近视是看得见的伤害,那么孩子们在手机上玩的内容就成了父母们看不见的伤害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游戏和暴力动画片。
研究表明:七岁以下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动画片或游戏里的虚构性,他往往会把包含暴力的节目当成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即使孩子没有将从手机上学到的暴力行为付诸行动,他们也会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认为这个世界本就充满了暴力,每个人都喜欢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人际问题,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有敌意和攻击性的。
甚至,长期观看暴力节目还会使孩子对现实的攻击行为反应迟钝,他并不觉得暴力行为有什么不妥,别人对他施暴他也不会反抗。
02.
为了研究暴力的节目对孩子的影响,研究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挑选了一个当时最火爆的动画片,叫《恐龙战队》。这虽然是一部孩子们观看的动画片,里面却有很多暴力的场景。
研究员选择了一批5~7岁的孩子,并从中随机挑选一半的孩子观看《恐龙战队》,孩子们所看到的内容也是随机选择,没有经过刻意安排的。
节目播完以后,研究员观察了两组儿童在教室里玩耍的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观看到节目的男孩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做出攻击行为的数量是没有看节目的男孩的7倍。
这还是对暴力动画片的调查,游戏里的暴力值比动画片更甚。
而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一部手机就能看尽天下事,我们不仅担心孩子观看暴力节目,还忧虑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手机带来的挑战几乎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难题。
父母们担心孩子“一入手机深似海”,再也没有心思学习了;但是手机无孔不入,也不是父母们想禁止就能禁止得了的。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存压岁钱买手机,小点的孩子则偷偷借别人的手机玩。
就算我们再怎么抗拒手机带来的危害,手机已然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让手机的影响从“负”转为“正”。
在我们家,我和先生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都不玩游戏。我们会刷朋友圈,会刷微博,会刷剧,会浏览网页,唯独手机里不下载游戏。我们从未在儿子年前玩过游戏,所以儿子对游戏并不感兴趣。
然而,一味屏蔽是没有用的。
03.
有一次,我们外出购物,我和先生正在挑选,儿子无聊到处跑来跑去,其中一个营业员就跟着他帮忙看看护,大约是跟累了,营业员便把手机给儿子玩。
等我们结束后,过去看到儿子正在玩当时很火的那个跳一跳小游戏,先生直接把手机拿过来还给营业员,对她说:“我们在家不给孩子玩游戏的。”营业员脸都变了,连连道歉。
眼看儿子不高兴了,我一面安慰吓坏的营业员,一面拉过儿子的手,蹲在他面前说:“无聊了吧?姐姐的手机是不是特别好玩?”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的跟我讲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等他说完,先生也把剩下的手续弄好了。回家路上,儿子问我能不能也给他下个游戏,我哈哈大笑,问:“为什么要玩游戏呢?”他说好玩啊。
于是我就真的给他下了一个的游戏,当然,我用了一点小心机,我给他下的游戏是认字的游戏(儿子六岁,却对认字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也是有私心的)。
我选了几个热门的认字游戏,全部下载来自己先玩,综合对比之后,选择了一款趣味性强、且不抹杀孩子创造性的游戏,最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它能自动退出,不会超时。
同时,我跟他约定每天只能玩十分钟(比游戏里自动退出的时间要短一些),如果玩的时间超过,占了第二天的名额,第二天就不能再玩了,儿子高兴的答应了。
第一天,玩游戏的时间到了,我提醒儿子时,儿子不情不愿的把手机还给我了。第二天还是如此。第三天,儿子没玩尽兴,他央求我再多玩两分钟,我平静的说:“可以啊,明天少玩两分钟。”儿子撇撇嘴,把手机还给我了。
这种平衡在两周后打破了。平时儿子玩游戏我都在旁边看书,顺便陪着他玩游戏,但这次我有事,便调好闹钟,吩咐儿子自己到时间就退出游戏。儿子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等我半小时后回来时他还在玩。
说不生气是假的,但是那么多育儿书看下来,也知道打骂是没有用的,我压住怒气告诉儿子:“你玩超时了,现在过了半小时,把接下来两天的份额已经用完了,之后两天你都不能玩游戏了。”
儿子哇哇大哭,抱着我央求道:“妈妈,我知道错了!明天还给我玩吧!”我不为所动,任由儿子断断续续大约哭了半小时有多。
第二天,我一下班回家儿子就拿我手机准备去玩游戏,我告诉他:今天不能玩,昨天已经玩过了。儿子见还是不能玩游戏,又开始哭了。
相比昨天的怒气冲冲,此时我已经平静下来了。我搂着儿子耐心的等他哭完。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了他想要玩游戏的要求,告诉他:按照约定我们第四天才能再继续玩。
儿子不再哭了,到第三天也没有继续再哭闹,反而无比期待的等待第四天的到来,这样他又可以玩游戏了。
04.
再往后,他再玩游戏就不会再超时了,我也不需要时时盯着他,到时间他就会自动停下。鉴于他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我还会奖励他周末时多玩十分钟。
更让我吃惊的是,我这样安排以后,儿子反而对游戏不那么执着了,有时候他还会用游戏时间跟我换阅读的时间(我们的阅读时间也是约定好的,不然他就会没完没了的要我读书给他听)。
手机对孩子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孩子看的内容和父母的管教方式。只要方法得当,既不会伤害孩子的视力,也不会让孩子沉迷于手机。
千万不要经常指责孩子玩手机。尤其是你在指责的同时又没有对策的话,孩子很容易把你的话当耳边风。非但不起作用,反而失了父母的威信。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让孩子知道我们为他们好的想法,同时与孩子共同商讨制定玩手机的规则。
一方面,如果孩子违反自己制定的规则,我们惩罚起来也有理有据;另一方面,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有助于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其实手机本身不是问题所在,沉迷游戏的孩子要么缺失父母的陪伴,要么父母太过专制。只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引导,手机对孩子来说就不是威胁。
我们不可能把手机挡在孩子的世界之外,也做不到让孩子完全不受手机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我们可以用更有趣的事情影响孩子,让他们自愿离开手机。
往期回顾
无为:
红娘子工作室签约作者,儿童心理学好爱者,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