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哼哧哼哧地爬上三楼,我开门,他立马表达歉意说送迟了,我摆摆手,对他说没关系。正要关门的时候,他突然问,“你是不是经常线上买菜?”我点头。他接着说,那麻烦在这个线上app办个会员吧。” 呵,竟然还上门推销了。我立马要拒绝。就听他接着说:“唉,公司非要我们让用户办理会员,不然就扣我们钱,你看老板在群里发通知了。”我随意瞟了眼他的手机,掏出自己的手机,哎,好吧,我来办个。
办完之后我真心后悔,跟家人坦白自己又被推销成功了。家人很平淡,说:“可不就是你么,人家这么一说,你就心软了。” 我不服:“你还不是一样?有人问个路,你不但指路还亲自送人一程呢!”然后我们都笑了,我们可真好说话呀。
如果我在公司,面对上门推销的各种人,我都能以不能打扰我们工作为由拒绝所有人,而一旦有人只是针对我一个人推销的时候,但凡他说几句心酸的话,我就心软了。于是信用卡办了一张又一张,健身传单拿了厚厚一叠,电话也不知道主动泄露了多少次,但凡我消费过的东西、服务,我给的都是好评,有时实在被惹毛了,也只是不评价而已,从来没有给过差评。
我怎么这么好说话? 不,其实我发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很好说话。“年轻人”三个字本身已经成为了略带贬义的标签,在长辈们眼中,我们年轻人只是会知道玩的一代。可是,心软是我们年轻人的通病,所以赚年轻人的钱最容易。尤其是来推销的人是有点上了年纪的人,不买他的东西简直对不起他,心中会有莫名的愧疚。
我见过:
在度假区农产品自销的展位上,当地老爷爷老奶奶守着自家特产的摊位,不发一言,却依旧能卖完。他们没有吆喝,他们的产品没有包装,卖相不好,可是来买东西的年轻人却络绎不绝,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挑三拣四,利落地完成买卖走人。
我见过:
某个大型考试的门口,来考试的年轻人排着长长的队等待入场。场外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妈拿着二维码,想一队伍的年轻人推销,求扫二维码。除了几个不堪其扰,大部分人都拿出了手机扫了大妈的二维码。我看过因为扫二维码被骗钱的新闻,对于扫二维码心有余悸,本是拒绝的。可是大妈说了句“姑娘,帮帮阿姨呗。”我就乖乖掏出了手机。
我见过:
一个下了班的疲惫的中年人,在等红灯的间隙,向周围的人求助,帮他手机充下话费,只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应允了。姑娘明显心里有些忐忑,怕再一次被骗,可是对方焦急的情态也并不是装的。她给对方充了话费,对方到账之后立马把钱转给了姑娘。
我见过很多好说话的年轻人,他们总是为了帮助别人完成KPI, 自愿做出贡献。他们有时冷漠,可是只要看到你的心酸困苦,他们愿意放下戒心帮助你。
我相信教育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虽然成长于填鸭式教学,但是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里刻上了印记,这样好说话的我们,很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