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婚后经过蜜月期,收到了上帝的新婚礼物—新的生命,初为父母,激动、兴奋、对生命充满敬意。
但是这个上帝的礼物没有漂亮的包装,连说明书都没有,“裸机”一部!怎么开机,怎么充电,怎么保养一切都要摸索。
婴儿阶段的时候有长辈的帮助好不容易熬到大一些了,出现各种状况,很黏父母、打人、害羞等等就开始各种状况出现,不知所措!
所以很多上进的父母开始学习,为了搞定这部“裸机”的各种父母认为的“故障”。但往往这种针对“故障”的学习总是很难解决“故障”。然后觉得学习也无用,还不如鞭子和说教来得痛快!那么学习真的无用吗?对于父母到底要学习什么呢?
看到不一样—看到孩子
1、让父母提高认知,理解孩子
一岁的宝宝玩着玩着突然把玩具扔在地上再捡起来再扔下去,父母过来帮他捡起来,宝宝又哭又闹地继续“摔”在地上,接着父母就给孩子贴上了“坏脾气”、“爱扔东西”、“性子急”的标签,孩子就这样“故障”了,父母就气急败坏地说孩子一顿。
认识孩子的世界:0-2岁的孩子处在手敏感期和空间敏感期,他可能会通过扔东西来感受这些物体和他不是一体的,是分离的,就会出现以上扔了又捡起来然后又扔,这样反复的动作。在他我我摸索过程中如果收到外界的打扰,他就会失去价值感和成就感,他就会有情绪。
如果父母知道孩子的世界,我估计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情绪,这场战争现场就不会出现,可能还会出现很多有爱的画面:比如父母在宝宝把东西摔在地上的时候还能帮他们配个音“蹦”,然后宝宝会很开心地享受着和父母的特殊时光。你看,因为理解,这部“裸机”能变得这么神奇。。
学习,让父母提高认知,只有进入孩子的世界,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愉快地和孩子玩耍。
2、帮助父母换个角度看问题
经常能听到爸爸妈妈对孩子感到失望:
“上课太调皮了,坐不住啊,注意力也不集中,应该有多动症,老是扰乱课堂的纪律”
“太安静了,总是一个人玩,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会不会自闭呢”
以上的两个例子是日常比较多的表达。中国式焦虑父母内心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完美小孩,再结合“短板理论”,就经常会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平时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担心和失望。
你关注什么就会获得什么
但正如下图,你的孩子有85%的优点15%的缺点。会有这么多优点?这取决于你。
如果你用85%的精力和时间盯着这15%的缺点,那么这15%的缺点可能某一天就膨胀到了100%。
如果你用100%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85%的优点,那么85%的优点会成为你看到的全部,即100%。
扬长避短,摒弃“短板理论”,如下图长板理论告诉你:优势才是王道!
缺点优势化
刚才讲了关注优点,那么缺点呢?弱化吗?可以弱化,但是换个角度,缺点也可以成为孩子的优势哦。
再回到刚才的那两个例子,比如第一个里例子中觉得孩子调皮、多动、扰乱课堂纪律,这是家长认为的缺点。但是家长知道吗扰乱课堂纪律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好的领导能力,对孩子的领导力进行培训,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大家:2+2=4,他偏要问为什么2加2要等于4,尽管老师给他做了一般的解答,他还是不满足,气得老师骂他低能儿,要求他退学。妈妈把他带回了家,只因老师嫌他太愚蠢。
妈妈带他回家,教他数学、写字,还教他化学、自然。妈妈看来他对学习抱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化学,他用自己的零花钱攒起来买了化学用品并自己建立一个小小化学实验室,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做实验。
他就是爱迪生。
老师眼里的“低能儿”只因他爱问“为什么”,在妈妈看来他是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妈妈当时也和老师一样的看法,也不可能有后来的爱迪生了。
所以缺点后面可能是巨大的潜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缺点”,并把他们的缺点优势化,他们也许会创造奇迹。
做得不一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通过上面的介绍,父母的学习首先很重要的是提高认知,了解不同阶段的孩子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优劣势,并更多关注优势将缺点优势化,让父母真正看到孩子。
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并不那么尽人意啊。再回到第一个例子,说扰乱课堂的孩子有领导能力,需要去培训他,但是孩子不一定配合接受我们的培训啊。注意,看到并不等于一定要行动上的改变,父母通过学习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孩子就是对亲子关系一个很大的改变。是否要进行行动上的改变那一定是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是否要进行行动上的改变那一定是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通常父母都有一个观念“孩子是我的”,所以“我”需要让他变得怎样怎样?不知不觉当中试图控制孩子:这个要怎么做,那个要怎么做,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孩子就像木偶被牵着走,父母就很有成就感,因为觉得他们赢了孩子。但会发现久而久之这种成就感就会消失,因为孩子不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
怎么办?不间断地学习啊,学什么呢?正面管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只是差了一个字,但概念完全不同:赢得孩子,更多合作的意思在里面,孩子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孩子空间,让他成为他自己。
那么怎么赢得孩子呢?分四步:
1、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2、同情孩子,这里的同情,是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跟他的行为无关;
3、说出你的感受;
4、解决问题,先让孩子想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孩子没有解决方案那就父母就给出一个建议获得共识。
放弃完美父母的幻想
作为持续学习的父母都有一种压力:觉得我都在不断学习了,但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带着孩子参加聚会当孩子不顺从我们的时候就感觉到压力: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持续学习,和孩子的沟通良好,如果这时候我不搞定这熊孩子,场面尴尬至极!
觉察:这是父母的完美主义和虚荣心在作祟。所以放弃完美父母的幻想,犯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有社会压力的时候离开众人,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理智脑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好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要接纳不完美的小孩。
与孩子的合作要为了改善而努力,不必期待完美,因为追求完美往往会让人陷入沮丧。“孩子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
每天进步一点点,承认进步就是最大的鼓励,于孩子于父母都是!
所以你看,学习并不是无用,如果父母只是对症下药地去解决单个“故障”,很容易带来挫折感。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深层次地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会看到不一样,从而也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个过程,没那么立竿见影,但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何必火急火燎地追求一个结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