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余华

作者: 西风戏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19:44 被阅读0次

就在刚刚,我终于看完了余华的一本散文集。历时近三个月。

在合上书之前,我专门数了数目录,一共39篇文章,两篇附录。正常来说,即使一天看一篇,也不过一月有余。

我之所以看得如此之慢,的确是因为在看余华的文章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才疏学浅。

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总是带着一份情绪,在自惭形秽中有时是咬牙切齿,有时是一种恼怒。让我不得不细细咀嚼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

此刻已经下班,同事也都全部离开了。整层楼除了一位值班大爷坐在他的值班室里悄无声息,就剩下我一人坐在我的办公室里。

看着窗外与昨日迥然不同的天空,想着若是余华来描写此刻的天空,会用怎样的文字呢。

他在书中曾有一段对迈阿密海水的描写,真是美。

迈阿密的海水在阳光下层次分明,远处是神秘的黑色,近处是亲切的绿色,冲向沙滩的是白色浪涛。也许是熊熊火焰让我们觉得红色是热烈的颜色,而冬天的积雪又让我们觉得白色是冷静的颜色。可是看看热情奔放的浪涛,这是大海永不停息的脉搏,就会感到白色同样热烈。所以我在岸上看到的是白色火焰冲上来了。

我曾在缅甸的维桑海滩也看到过非常美的浪涛,但我却怎么也想象不出“白色火焰”的形容。

记得前些日子,我刚看过王蒙老先生的一本书。若从某种角度来对比的话,无论年龄、资历、职务,无疑王老先生都更高一筹。却也挡不住像我这种自以为是之人对他的指摘,却还能美其名曰为个人见解。

然而,面对余华,我却说不出是非来。正如他的一段文字所言,“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

阅读他的文字,真像抚摸刀刃一般,明知道会疼,却又忍不住想体验那种疼痛的感觉。想轻触一下,却觉得不过瘾,不碰触却又欲罢不能。就这样沦陷在他的文字中。

这些日子,网上司马南议论莫言的视频正欢。我插不上话,也劝不了架,就采取袖手旁观之势吧。

其实也不能叫吵架,吵架需要两个人,而这些视频不过是司马南一个人的叽叽喳喳。

只是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本书。那本书我是在喜马拉雅上听完的,后来买了一本二手书,却一直再未翻看。

但是莫言的《蛙》,我则是一字一句看完的,写的真好。

据余华的文章中提及,他和莫言曾经同住过两年,我突然发现余华和莫言的长相也很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眼神。

虽然眼睛都不大,一个很丑,一个也不好看。但文章的确好看。而且两人都有一种神情,那就是“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原来皮囊与灵魂真的可以严重不符,甚至走向两个极端。

相关文章

  • 又说余华

    就在刚刚,我终于看完了余华的一本散文集。历时近三个月。 在合上书之前,我专门数了数目录,一共39篇文章,两篇附录。...

  • 是怎样的《活着》来支撑着我们活着

    ____读 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说:“日出...

  • 余华

  • 余华

    生了二宝后,重返职场。才离开半年,却感觉一切都那么生疏。反应比较迟钝,记忆力差得要死。总之适应得好吃力。 我是卖家...

  • 余华

    你走了之后 我走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眼里挤满了老人的身影 唯独没有父亲

  •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

  • 余华

    居然梦见余华,就坐在我的对面,我的包里又恰好装着一本刚买来的《活着》,自然要他签名。他痛快答应,但为在扉页上写什么...

  • 余华

    我看活着的时候,感觉人真是苦啊,说不出来的苦,年代真是苦啊,生活真是苦啊。一个困难你挨不过去就死了,就翻篇了,就像...

  • 余华

    月光时有时无,但总会引人寻找。哪怕再令人措手不及的悲剧,也仿佛有了缓冲,不再锥心刻骨地疼,却变为了更加持久绵长、难...

  •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 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说余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vu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