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卷06,谏迎佛疏(3)

09卷06,谏迎佛疏(3)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6:26 被阅读0次

    第3节个人学习笔记:第三节原文在本文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阳明先生从陛下好佛是善端出发,而提出好佛不如好圣的观点。从而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给陛下写此次奏疏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陛下向善之意。

    既然是向善那也就不只是有向外求佛一条途径,因此阳明先生提供出另一个途径,在本土学圣人。这样既可以不用耗费国力、国资、又可以达到向善而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到,

    1,凡事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有一个ABC原理。A:事件发生,B:你对这件事的看法,C:事情的结果。ABC原理是心理学认知模型的核心原则,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行为轨迹,建立正确的信念和态度,做出更好的决策。这种方法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场合,例如在单位与同事及领导相处,在家庭与亲人或养育孩子。

    2,任何事情都有第三选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只是只有打或逃两个选择,还可以想一想第三个或第四个选择。例如本文阳明先生,对于陛下耗费人财物去远迎佛这个行为,一般群臣要不然就是反对,要不然就是明哲保身支持或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而阳明先生却走了第三条路,从本质看问题来引导事态的发展。求佛的本质是求善,那求善就会有很多种方法和方式。

    我们学习、阅读阳明先生的奏章的意义,不是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如何写好文章,对某类事阳明先生是如何处理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去了解、去学习阳明先生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因为从长期来看所有的技巧都要在真诚的根基上才有意义。

    【原文3:】

    陛下 试以 臣言 反而 思之,陛下 之心,岂 以佞 陛下 哉!

    陛下 好佛之心 诚至,则 臣请 毋 好 其末 而 务求其本。

    陛下 诚欲 得其实 而求 其本,则请 毋求 诸佛 而求 诸 圣人,毋求 诸 外夷 而求 中国。

    此又 非 臣之 苟为 游说之谈 以诳 陛下,臣 又请 得而备 言之。

    【译文3:】

    陛下尝试用臣的话反思一下,陛下 的心思,难道不是这样吗?

    然而圣知的开明,善端的初发,也难道过分为阿谀 的言来讨好陛下吗?

    陛下好佛的心思真正到了,那么臣请求不要只好其名而务必得其实,不要好其末而务必求其本。陛下如真想得其实而求其本质,那请别求佛而求于圣人,别求于外夷而求于中国。

    这又不是臣仅作游说的话来蒙骗陛下,臣还请求能详细地说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卷06,谏迎佛疏(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wn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