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绮思梦达殉情记》:悲剧爱情的喜剧结局

《绮思梦达殉情记》:悲剧爱情的喜剧结局

作者: 山东宇哥 | 来源:发表于2022-10-14 19:5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非首发; 首发平台:《头条号》;ID:滨州你宇哥 ,文责自负。(略作改动)

    01背景

    14到16世纪末,欧洲产生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的‘崇尚理性,主张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以上是比较普遍的说法。也有人说所谓的文艺复兴不过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给希腊的价值观换个外衣,实质上复兴的还是古希腊的文化。

    其实即使文艺复兴初衷是为了复兴古希腊的文化,但是时过境迁,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任何人任何势力或者说任何组织和团体都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完全复原某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毕竟历史是在向前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观在平等性、婚外性和单恋性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中世纪骑士精神,反应在作品中则是承认爱情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薄伽丘的《十日谈》第四天的故事《绮思梦达殉情记》宣扬的就是这种观念。

    02作家

    薄伽丘是意大利作家,人文主义者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有传奇、史诗、十四行诗、短篇故事集等。他最出色的作品是故事集《十日谈》。《十日谈》以10名男女亲历‘佛罗伦萨城瘟疫浩劫’为背景,讲述在‘黑死病’肆虐下的悲剧或笑谈。表达了对个体情绪和需求的尊重,对天主教会的批判,对教会的黑暗嘲讽、以及对僧侣的奸诈和伪善的抨击。体现了当时的平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束缚的要求。

    1348年黑死病流行时,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述了100个故事,《十日谈》故名。

    《绮思梦达殉情记》讲述的是一个爱情的悲剧故事,是《十日谈》第四天的故事。亲王唐克烈的女儿绮斯梦达与侍从吉斯卡多相爱了,但是由于两人地位悬殊,他们的爱情为绮斯梦达的父亲所不容。后来唐克烈派人杀死纪斯卡多,并把它的心脏送给女儿,希望籍此绝了女儿念性。但悲痛的绮思梦达不但没有屈服,反而选择为爱殉情,服毒而亡。失去女儿的唐克烈后悔莫及,他遵照女儿的遗嘱,将一对情人隆重合葬。

    03作品及其思想

    薄伽丘认为人的高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才智,‘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与绮思梦达相恋的马夫,身份是卑微的伺候国王的下人,但是薄伽丘却把他描绘为外表俊朗、才智敏锐、对爱情是无比坚贞的形象。故事的女主人公绮斯梦达更是一个思想先进、目光敏锐、性格刚烈的形象。她提出了人与人天生平等,只有品德才能才是区分人的高低优劣的标准的新思想,并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幸福。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上是非常大胆而又先进的,同时也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注定这份爱情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不过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其实蕴含着喜剧的意义,这个意义也是作者爱情观念的体现。

    《绮思梦达殉情记》故事结尾,作者让女主人公喝下浸泡着爱人心脏的毒酒,殉情而亡。相爱的人因没有修成正果,而是双双死去。这本是一个悲剧情节,正如中国的《梁祝》爱情悲剧一样,贫富悬殊,社会畸形观念是导致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巧合的是,绮思梦达和吉斯卡多的故事结局与《梁祝》的结局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多情男主人公去世,而坚定的富家小姐以死殉情。不同的是,《梁祝》是男女主人公自己完成的殉情过程,双双变成蝴蝶,比翼双飞,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绮思梦达寻情记》中是绮思梦达的父亲因心痛和后悔,才遵照了女儿的嘱托,把相爱的情人合葬一处,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表面上看,这是个纯粹的悲剧结局,但是纵观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绮思梦达和吉斯卡多爱情是不会被社会包容和理解的,他们的爱情不但不会圆满,而且追求爱情的双方还会因此身败名裂,被人耻笑和诟病。而故事中的男女双方虽然代表物质的血肉之躯消失了,但是由于绮思梦达父亲的痛悔而把两人合葬,使得伟大的爱情永存了—这就是他的喜剧成分。

    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处在那个时代的不被当时的观念所接受的爱情,以悲剧收场是必然的结局,但是悲剧中包含喜剧意义的就不多见了。真心相爱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一个被杀一个自杀,作为物质的肉体永久消失了,但是绮思梦达和吉斯卡多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团聚了,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永存,爱情胜利了,这就是它悲剧里的喜剧因素。爱情的胜利,喜剧的成分,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爱情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绮思梦达殉情记》:悲剧爱情的喜剧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yc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