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中国现代文学的荆棘之路(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荆棘之路(一)

作者: 三少爷的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2-25 21:09 被阅读0次

    现代文学能有今日之繁荣,是踩着无数仁人志士而成长起来的。作为后辈,每每从书中看到现代文学的发展的荆棘与坎坷都忍不住唏嘘不已,是以忍不住要来唠叨唠叨。

        所谓现代文学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运动为起点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虽然 3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几千年文学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

    现代文学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显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刻“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它以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天地。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革命的发展,文学的命运和革命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如果文学有灵性,大概也会忍不住爆粗口的:“我擦,一切真的身不由己呀!”或者它也会为了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士悲天悯人道,“我不杀伯仁,很多的伯仁却因我而死呀!”

    说到文学,革命真的是一道迈不开的坎,他们互为影子。文学当然还是那个文学,革命当然也真的是革命,掉脑袋的革命!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的路上,那可不管你是勇气过人暗杀无敌的荆轲还是长得不太乐观又凶煞的张飞,就算你凶神恶煞的破口大骂一句“老子李元霸”,可在文学的革命路上还是救不了你的命,那可真是命比纸薄呀!一字千金!革命的特殊时代,那可不是千金的问题,那是人命,可能还不是一个人的命。

    李白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脑袋掉了,那就不好办了呀!有志气的慷慨之士总是喜欢牛逼哄哄的来一句,“脑袋掉了也不过碗大个疤”或者“老子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云云。可这碗大的疤忒难看不是,对了,可能也不一定看得到。谁知道二十年后,你他妈又是谁,又去了哪呢?一不小心出了国,再想回来复个仇 ,那你得先预算成本了。

    说回正题,现代文学这30余年,它首尾两端,恰恰连接着两个闪光的年代——1919和1949。当然要说中国的现代文学,首先必须的从晚清说起。

    清嘉庆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日渐衰微,处于崩溃前夕。国内各种矛盾空前的尖锐,这种尖锐的程度大概就像武侠小说里那种返璞归真的绝世高手(当然不是火云邪神那种),会使剑的,让剑气实体化外放,而你站立其中,估计会被削的连渣渣都不剩。社会危机四伏,清朝政府极端昏庸腐朽。外国资本主义用咱们老家的火药术改编的成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大门,而无能的政府除了安慰一下外国使用大炮后的辛苦外,再顺便送点钱财拿给他们花花,说不定还告诉他们“中国姑娘,大大的花姑娘”!

    此时中国的社会逐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速瓦解,沿海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并迅速形成上海这类畸形繁荣的近代都市。新的阶级产生,于是矛盾就产生了,革命也要开始革人命了。文学之路也开始收割战士的热血化为红色地毯开辟出一条道。鲁迅说,世界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于是就有了路。菩提祖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命运,革命开始了。

    1839年林则徐广东虎门销烟,现在还有遗址,我于2011年曾前往游览,却再也看不到当年林大人的热血与慷慨激昂。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是中国近代史随着这一声炮响开始了。这一“炮”可当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也!

    鸦片战争时期,我们的林大人,龚自珍、魏源等较为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份子在一些诗文之中揭示了“万马齐喑”的时代痛苦和“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的社会局面;同时也,还呼唤改革的“风雷”。

    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箫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开始向清政府这家国有企业发起进攻,于是成立了太平天国这家小型的国有企业。

    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提出过“文以纪实”、“不须古典之言”、“毋庸半字虚浮”的改革主张,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较为通俗并有革命内容的作品。

    1861年至1894年咸丰年间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开展洋务运动。

    其实当时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事实证明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说是东施效颦。但是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也为后来翻译文学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空间。1896年至1916年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翻译外国的小说达800种!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而且也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到了光绪皇帝那,一个大老爷们却干不过一个老娘们了。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呀!光绪帝哥举起手来,有话要说,“哥们,我冤呀!真正是身不由己,我姑妈实在是太辣了!你硬气,要不你来试试?”

    这里说一下慈禧和光绪的血缘关系,慈禧的老公咸丰是光绪帝哥老爸的哥哥,慈禧的亲妹妹更是光绪帝哥的老妈。所以光绪帝哥是慈禧的侄子加外甥。这血缘关系没得说!

    光绪帝哥说,“哥们,你知道的太多了!能有点隐私不?你这样人肉我合适吗?”

    1898年6月1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开始,也就是百日维新,历时103天。维新运动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这要是放在当今,那可都是红得发紫发烫的大牌明星!可是腐败的清政府早已千疮百孔,所以说,再好的灵丹妙药也救不了一个想死的人呀!

    当时康有为假托孔子之名以求改制,冲击着当时封建的正统文化;梁启超更是提倡“小说界革命”,虽然大多是政治小说,也谈不上什么艺术,但是如果说他这些没有用。那梁某人可能就会爬出棺材来和你拼命了。

    梁某灵魂突然飘上半空俯视着芸芸众生道,“你NND,如果不是老子提出小说界革命,那后来的什么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都要嗝屁了。老子可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好了,回你的棺材安息吧!知道了!

    1900年1月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在华附庸。这算是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土八路吧!他们具有笼统的排外色彩以及农民运动必然的缺陷和盲目,最终被慈禧利用,失去价值后就被无情的抛弃了。这真的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呀!这世道真正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呀!是该佩服慈禧这娘们的手段还是该悲哀义和团的这几把刷子呢?

    当时义和团事件更是刺激了当时的请朝廷,在改革势力的呼吁的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戊戌变法中所提的改革方案。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了6万多所新式学堂。

    到了二十世纪了,这里就顺便提一下话剧了。晚清戏剧家的成就并不在于对中国传统戏剧做的一些改革,因为这一点对后来的“五四”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放在这里说,是因为当时西方话剧的输入,西方话剧的引进为文学革命后戏剧的发展奠定了直接的基础。1906年和1910年春柳社与进化团分别成立,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女花》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晚清文学不仅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且在思想内容以及文学形式方面,都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崛起做了必要的准备。这里最重要的是文学进化的观念取代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观念,并纠正了以诗文为正宗而轻视小说戏剧的观念,提高了小说和戏剧的社会地位,从而使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四大文体开始有了平等的地位,使文学的格局更加合理化,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的荆棘之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cd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