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洁老师说,闲暇里有真教育。她坚信闲暇教育具有强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现的意义。因为在闲暇的活动里,孩子更容易找到自我价值,更容易获得伙伴的认同。
自我价值感和伙伴的认同,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闲暇的活动,如果用得好,孩子就能形成独一无二的能力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说透了,也是改变孩子的第三种力量。
在课余和节假日,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拓宽在学校的学习,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发展情商,提升孩子作为一个未来的社会人所需要的各种素养。
黄老师讲起了她大儿子上初一的时候,学校安排的考核项目CAS,也就是包含创意(Creativity)、行动力和体育(Action)和为社区以及他人服务(Service)的项目,要求孩子一个学期要完成三十个小时的CAS项目。
很多家长一头雾水,说三十个小时,那要花多少时间呀!们哪有三十个小时管孩子啊?黄老师的大儿子一个学期下来,超过了一百小时,因为她的孩子周末不补课,就是做有创意的事情。黄老师的儿子喜欢写作,他会去阅读、会做创意、会画画,然后周末黄老师会跟他一起打网球。
在服务这一块,因为她儿子喜欢绘画,在绘画的工作室慢慢地做到了小助教,他去服务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为他们准备颜料、画布,慢慢地他又成为这个艺术工作室的英文月刊的编辑。所以,他的三十小时的课外实践课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
黄老师大儿子在这个过程中还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成就感特别强,他觉得他被那些小学员需要,被艺术工作室需要,被很多人夸奖。同时,提升了他的责任心,他要做很多的编辑的工作,还要去排版,做这些学校之外的义务工作,发展了他的领导力,从小树立了为他人服务的品质。
黄老师还讲了她小儿子的一件事:有一年学校给小儿子班安排阅读一本关于纳粹时代的小说,布置写作作业,要模仿集中营的一个孩子,给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写一封信。
黄老师的小儿子选择给爸爸写一封信,他在信里告诉爸爸说,自己在集中营,睡得床很硬,吃得饭很难吃,有很多纳粹的兵拿着枪,每天管着他们干活。结果爸爸写了一封回信,其中他以音乐为主题,说:“虽然我和你不在一起,我们隔得很远,我很想念你,但是音乐是我们之间的桥梁,只要音乐响起,我们就看到了彼此。”
就是这么一篇小作文,让黄老师非常感动,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想要和爸爸在一起的本能愿望,而且爸爸选择用音乐,来回答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觉得,爸爸认同他。爸爸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和孩子平起平坐,一起完成这个作业。
如果有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得作业,家长一定要跳出监督孩子学习的这个角色,让自己融入角色扮演的游戏里。家长在玩中陪伴孩子,并发展孩子学习的高阶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包括互相表达情感的能力。不要认为一篇小作文就是交给老师的一篇作业,做得好,它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座情感桥梁、一座沟通桥梁。
再有,孩子寒暑假加起来可能长达两到三个月,寒暑假做什么,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家长可以把孩子扔进一个学科类的夏令营,让他们去刷题,也可以把孩子放进一个浸泡式、体验式的夏令营,让孩子发生蜕变。
黄老师分享了她大儿子十三岁那年参加因特劳肯寄宿夏令营的故事。
当时她儿子选修了创意写作和环境探索,那么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在他们的宿舍里住着十个孩子、两个辅导员,每两个孩子都要轮流做值日生每天打扫厕所。轮到他打扫厕所的时候,有一位学生拉肚子,所以那个厕所非常脏,而且一直打扫不完。她儿子给她打电话说:“妈妈,太可怕了,又脏,又打扫不完,要去拎水,还要用水冲这个厕所。”
就是这么一个不堪回首,甚至当时是非常难受的一场经历,带给孩子非常大的触动。回到上海之后,他写了一篇作文,还投稿给了《青年报》,最后他还得到了人生第一次的一百元的稿费。在作文的最后,他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那件击不倒你的事情,必定会让你变得更坚强。”这一个浸泡式的体验的夏令营,带给了孩子思维上的发酵,他明白要做一个勇敢的人。
而正是这一次寄宿的夏令营,让他看到了自己一个新的愿望,他决定要报考一个寄宿的高中。因为他在夏令营里还修了一门环境探索课,这给了他很大的引导。回到学校后,她积极组织了学校的公益环保活动,之后,他成功地被选为学校的环保组织管理会的主席。
在黄老师看来,暑假不应该用在刷题上,暑假要用来开拓孩子的大脑,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去勇敢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对孩子非常有益。
黄老师在谈到孩子与公益活动时说,现在父母很热衷于带着孩子去看世界,带着孩子去研学、游学,当然也有一定好处,但黄老师更热衷带孩子参加公益旅行。
有一年黄老师带着两个孩子去肯尼亚做了一次公益旅行。
在她策划旅行的时候,她考虑这次旅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世界很大,很多东西要看,但是她想,做家长的要做好选择,要给每一个旅行赋予一个议题、一个意义,甚至是使命感。
而这一次远行,黄老师选择了跟随国际青少年公益组织“Me to We”。
为什么黄老师会选择跟随这个公益组织去肯尼亚呢?因为她读到过它的创办人克雷格的故事。当时克雷格只有十二岁,他在学校里读到报纸上的一个事件,就是巴基斯坦一个十二岁的童工被枪杀了,他就在学校发起了一个运动,叫“解救孩子”。他说:“我十二岁,我要去解救更多的十二岁的孩子。”而这个解救孩子的活动,从他所在的多伦多的
一所学校,慢慢发展成全世界的一个年轻人的公益组织,所以黄老师选中了它,她想带着孩子去身体力行地做一份公益。
到达肯尼亚的时候,第一件要学习的事就是背水。在肯尼亚,所有的女孩和妈妈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步行两小时、返回五趟背水,每一桶水四十斤。那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去体验一个女孩不能上学,每天要背五趟四十斤的水。
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为这样的女孩建校舍,让她们去读书,用读书改变命运。但其实在当地,读书只是为了带一桶水回家,如果你来读书,学校就给你发一桶水。
这个公益活动只有两周,可是它的作用却发酵了整整十年。今年,黄老师的孩子考上大学的主文书,就是从肯尼亚之旅做公益写起的。因为他在肯尼亚接触了公益,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他把公益这件事一直放在他闲暇的时间里。他在做乐队、做音乐的同时,带领同学们一起进入上海的辅读学校,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务。
闲暇教育的特色,就是让孩子发展出独有的素养和品质。无论是在校内的CAS活动,还是在家庭里父子的角色扮演,还是一年一度的夏令营,都是丰富孩子平日的学习和生活、拓展学习的重要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这样的闲暇活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会变得丰满,有了这样的教育,我们和孩子的闲暇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