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廖兴君老师讲授的《县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讲到资源教室就少不了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等概念,核心思想是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接纳每一个孩子、支持每一个孩子。
廖老师首先从政策背景着手,讲述了资源教室开展的政策、行政基础、资源教室的由来等。再从学校对资源教师的培养,包括为教师提供培训、实践督导、提供平台,保障了人也就是保障了资源中心得以运行的重要基础。随后,通过小组研讨、分享的形式,借助我校老师现有的基础,阐述了资源教室的课程,包括学业辅导、感知觉活动、注意力训练、社交沟通、个别化训练、家长培训等。最后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了武侯区特校的详细做法,以为我校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天半的培训让我对资源中心、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的行动模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其中给我最大启迪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人是一切的基础。1845年,马克思才把他的人类学立场明确表达出来:人是本质、是人的全部活动和全部状况的基础。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没有人的基础,做事情寸步难行,有了人,也就有了做事的可能性,那么单单有了人还是不行,还需要领导着会管人、善用人,善于激发团队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最好玩。武侯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做得好得益于有专人,这些负责的人有专业的追求,为此进行了专业的学习与实操。
二是,由上而下推动工作。在我国传统的工作运作模式下,得出的一条有效经验是:善于把顶层的引领作用与民众的自发创造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合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如果没有上层的支持,下层做事就有点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太长久。现在的生意人喜欢研究上层的政策,对比生意人,老师对于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政策是一个导向,政策一出很多人都会跟随而动,政策怎么出呢,靠行政领导。
在教育管理中也是一样,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自上而下的上级领导的推动 ,另一方面注重自下而上的、教师内发的主动,这样做起事来才会更顺畅。如果上级领导不去推动,那就想办法去让其主动推动,这里又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沟通艺术,廖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细节如:做出成绩寻找认同、一次汇报(解决)一件事、汇报时思路清晰地给出可供选择的可执行的AB方案等等。
三是,让人信服。如果没有主动推动工作的上级,有必要自下而上开始做出一个典型的成效,让领导们知道这件事必须做、有必要做,我们能做好!武侯区一个学校的老师用特殊教育的方法,让本班学生的成绩六年都稳居第一,当然这也与老师自身的追求与专业信仰有关,这让大家知道特殊教育的方法是对所有学生都有益的。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让武侯区的随班就读有成效,所以形成滚雪球效应,工作越做越好。领导有特殊教育意识、能够引领特殊教育发展、愿意给予人财物的支持;老师有专业技能、教育信仰、自我实现的意向,所以工作开展起来风生水起。
四是, 注重过程管理。管理有一条经线,那就是输出、过程、结果,如果掌握了这条线,一样可以把小团队、小组织管好。换句话说,无论你绩效、奖惩、文化、团建怎么做,对管理目标只是促进作用,但是输出、过程、结果这三者,对管理目标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我在管理中往往只有开始,没有过程和结果,因此感觉管理是困难的,不适合我的,其实是我没有掌握方法而已,还有一点是拉不开人情面子。
过程管理就是完整控制面向结果的各个进程的细节,保证朝向结果目标的所有关键节点得到控制,从而使结果的达成的主观条件更为满足。这是核心也是重点:掌握我们能掌握的主观因素。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能够依托系统进行过程管理,不仅便于结果考核,还让“做”的过程一目了然。有时候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人能够依托信息技术让世界变的很宏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