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绘本之力-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绘本之力-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作者: 大中云上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10:56 被阅读0次

请在微信或B站搜索 “大中不小啦”查看视频版:https://space.bilibili.com/327592408

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绘本之力》,三位作者都来自日本。他们分别是:松居直,著名儿童文学家,河合隼雄,日本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柳田邦男,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他们一起关注着绘本这件事情。

那我想分享的是,作家柳田邦男在书里的自述,他一把年纪重新拿起绘本,是因为自己儿子的去世,起初是为了怀念儿子小时候,他给儿子讲绘本的经历,但后来他说他有了新的发现,原来绘本讲述着这么深刻的意思,绘本是一种了不起的语言。

柳田提出,我们读绘本“一生要读三次”,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特别是在人生的后半期,意识到了衰老,身患了疾病,或者回顾人生的波折,这时候,会出乎意料地从绘本中读到不少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味。要生存下去的话,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写在绘本之中。

关于绘本可以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体悟,柳田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身边的故事。

细谷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细谷,细谷是东京的一所医院的小儿科主任,有一天,他工作的小儿病房里,一个叫良太的两岁男孩因急性脑炎而紧急住院。所谓急性脑炎是由流感等急性病患和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在孩子和大人身上都经常发生。

良太在大人惊慌失措之间就陷入了深度昏睡的脑死状态。他母亲受到巨大打击,十分痛苦。孩子母亲请教细谷,在这种状态下一直治疗下去,会不会只是给孩子增加痛苦。另一件担心的事情是,良太有八岁的姐姐由佳和五岁的哥哥康平,该怎么让他们懂得弟弟的死呢?现在由佳和康平什么都不知道,还给弟弟带来玩具,问“良太什么时候回家呀”。尤其是康平,他无法接受弟弟的这种状态,说“我很伤心,可是流不出眼泪”。一生只能经历一次的宝贝弟弟的死亡这件事,该怎么让他们了解才好呢,孩子母亲来请教如此棘手的难题。

细谷很为难。关于会不会只是给孩子增加痛苦这第一件事,细谷解释说,现在的深度昏睡,是感觉上、意识上都什么也不知道的状态,所以继续治疗决不会让良太痛苦。对这一解释,母亲表示接受。另一件事即如何教会孩子明白死亡,这可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对此,细谷想到的是:绘本。

其实医院也很有心,之前就已经在小儿病房区放着好多绘本。在那些绘本里,有很多借动物和老人等各种形象,讲述生命和死亡、别离和悲伤的作品。医院给这样的绘本扎上蓝色的带子,也推荐给妈妈们阅读。该如何面对不久就会到来的别离时刻,对父母,对孩子,这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獾的礼物

在那些扎着蓝色带子的绘本里,细谷选择了《獾的礼物》这本绘本。细谷带着绘本,坐在床边,并让由加和康平坐在两侧,一边慢慢地翻着书页,一边缓缓地读给他们听。

这本书讲的是森林里的动物的故事。主人公獾上了年纪,自己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獾很有智慧,很亲切,被村里的动物们所尊敬。他教大家很多事情,是村子里的中心人物,大家都离不开他,总是聚在他的家里。

不过,当獾自觉自己最后的期限已到,就在那天夜里入睡前,在暖炉边写下了留言。獾一进入睡梦之中,就来到一个黑暗的隧道里,虽然是病弱衰老,拄着拐杖才能够行走的状态,但是,不可思议的是,獾感到自己身体变得轻盈,不知什么时候飘浮在空中,朝着隧道对面发出光亮的出口飞去。獾感到自己完全自由了,从隧道里出来,冲着光辉灿烂的天空,像蝴蝶飞舞一样,展开了愉快的旅程。

在写留言的时候,獾是怎样的心情呢?他这样写道:“我并不怕死,因为我知道,死了,身体即使没有了,可是心还留在这里。” 这本绘本把死亡这件事说得十分清楚。第二天,动物们来獾的家拜访,发现了留言,上面还写着:“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然后,大家看见了冰冷的湖骸,都沉漫在悲痛之中。

难熬的冬天来了,大家都躲起来过冬。不久,春天來临,动物们三三两两物一聚在一起,就说起了对獾的回忆。那一个个回忆起来的事情,充滿了快乐的小插曲。鼹鼠从獾那儿学会了使用剪子,在村子里最为手巧,已经能够做剪纸的游戏;青蛙从獾那儿学会了滑冰,花样滑冰滑得非常出色;狐狸跟獾学会了扎领带,变得很时尚。说着说着,大家的心变得温暖起来,并且充满了感激的心情,想对獾说声谢谢。

在一个春日里,鼹鼠怀着这样的回忆,站在总是与獾一起游戏的山冈上,觉得獾就在自己的身边,他朝着天空喊道:谢谢啦!獾。

最后作品结束的一句话是:“獾一定...听到了。”

细谷慢慢地将这本绘本读给两个孩子听,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紧紧地盯着那本书。看到他们的表情,细谷说:“虽然獾是变老了死的,可是,也有人会在更小的时候死去。谁都不知道自已会在什么时候死去。良大不久也要穿过隧道到那一边去,变得自由了,不过,现在他也睡得很香,没有一点痛苦。你们明白吧。”于是,两个孩子用力地点着头。细谷的感情也很脆弱。他自己地忍受不住,冲进洗手间,拼命洗去泪水。

良太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数月之后,细谷收到了由加和康平的来信。信上说:“我们经常看獾的书。每次读,眼泪都会啪嗒啪嗒地落下来。”

关于这个故事,柳田思考了很多。他说到:

我们面对孩子的死。面对父母的死也是同样,究竟该如何向年幼的孩子说明才好呢?很多情况下,大人会认为孩子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或认为没有办法教他们,从而回避过去。孩子是小,但只要讲述的方式、传达的方式得当,对于死,即一去不能回来这件事,他们也能完全理解,也不会在憋闷中将悲伤的感情封藏在什么地方,而是把它完全表达出来。

细谷说,他认为由加和康平了解到了良太并没有太多痛苦,对死亡也没有恐惧这件事,这对活着的孩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是这样,医生通过绘本这一媒介,以自己的诉说,使年幼的姐弟能够从正面接受弟弟的死亡。

医生可以想到将绘本作为这种交流的手段,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两旁,读给他们听,向他们诉说,医生能够作出这样的应对,实在是了不起。他充分地根据状况,用融入感情的声音,连声音的音调和翻动书页的速度都用心考虑。柳田觉得,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极为重要。如果医生把书递给孩子,说读读这本绘本吧,就返回办公室,那么,一定什么重要的信息都不能传达,也许孩子们也无法读出书中的意味。而且,医生在病床旁读绘本给孩子听这件事,对于在场的孩子的父母也具有重大意义。

故事就到这里,我想,这就是三位作者想说的绘本之力,也是读绘本的人之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之力-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ic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