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推出军功擢升制,国人就开始了于荣誉的追求!而到了隋朝开了科举,文人也有了通过自己努力向上的台阶!军功,那是战场上拿命搏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文誉,那是头悬梁锥刺股熬来的,不知道历经几多十年寒窗!但是,这些至高无上的荣光却总是在主动或被动的变味儿!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01 变味的荣誉
每个封建王朝遇到财政吃紧或者应对突发事件,往往会出现卖官鬻爵现象!尤其到了王朝晚期,吏治混乱,社会动荡,贪腐猖獗,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历史上最早的卖官,据历史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秦王国。公园前243年,为应对旱灾,李斯向秦王提出卖爵建议,一时间,富人们纷纷出资买爵,解决了赈灾的财政需求!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西汉前期,因为国力孱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文景时期,多出卖爵位;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用兵,前边的积累耗费殆尽,汉武帝开始靠出卖官职解决军费问题,但还是低级官位。不过,对于寻常富人阶层,也算是有了机会,让自己头上戴上光环!东汉中晚期,各级爵位官位明码标价,以至于形成了市场化机制,透明操作,说起来还算“进步”了哈!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但是,到了极度动荡的朝代晚期或者天下大乱时期,官位也好爵位也罢,那是卖不动了!为啥?吃饭保命才是第一位!
隋朝开了科举制,这一现象有所收敛,但一到特殊时期,仍然是朝廷解决财政困难的一大法宝!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受到藩镇割据的影响,朝廷把卖官鬻爵形成制度化,按文化程度决定买家出资额度,倒也算照顾了知识分子!
真正卖官鬻爵的高峰,得说满清了!看过满清时期小说的,对这事不陌生,捐功名、捐虚职、捐实缺,全部明码标价!所有收入列入户部“营业外收入”,相比于两宋时期,不卖实职,满清的敛财可谓是登峰造极!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当所有的名利实现了货币化,就成了金钱和权力间的游戏!买家出了资,就得往回捞,最终,苦了百姓!
02 铜臭化的荣誉不值得夸耀
闲言几句:在个别地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步步高升。这样的封建余毒,是不正常,应该根除的!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如今,各类评选铺天盖地,左一个十佳右一个十佳,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某年,直隶顺德府城建局下属的公交公司老总,竟然弄了一个“全国十佳企业家”,一个拿着放大镜才能发现的公益性质的公司的总经理,何德何能?但是,公司上下拿着可当宝贝了!遍撒“英雄帖”,纠集了一帮人“诗人”开了个“呕歌会”,当然,每个参会“诗人”是有红包滴!但是,有的诗人不干了,这不是亵渎诗歌?于是,在网络开展了一场“论战”,当时还是博客时代,一时间,博客圈硝烟弥漫,唾沫乱飞,直隶文化圈有好事者为此次文人相搏起了个雅名曰“公交诗案”!这场论战持续了一个月。但是,这不算完,还滋生了一个“副产品”,该公司计生办副主任的老公在博客痛斥这场闹剧,结果,两口子离婚了!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还是直隶顺德府,某企业已经开不起工资了,银行、投资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那里欠了一屁股债了!但是,在破产头年,该公司老板竟然弄了一个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当第二年企业轰然倒地时,那块牌匾被愤怒的债权人砸了个稀巴烂!
荣誉变味儿就发馊沧浪有话说
怀念曾经的年代,那个年代,所有的荣誉,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都是靠努力,用汗水和心血赢得的!
沾染了铜臭的荣誉,不值得夸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