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坚持着看不到结果的事情,时而压力山大,时而绝望透顶。这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找到兴趣和收获能力的机会。
应该学会用习惯留住兴趣,用兴趣提高能力。
01
公众号的周一读书栏目,转眼已经开通了3个星期之久。合作的学妹A的推送内容占据2/3,这让她多了一点信心。
无形之中,我感觉到了她的压力。每次都以"某某,我的书评写完了"的口气,在工作群汇报给我听。
知道的人,会埋怨我要求严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又在压迫别人。
其实这是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后长舒一口气的状态。明摆着是压力巨大。我顺口问学妹A每个星期能读完多少书,她表示一本都读不完。
难怪,一篇书评总是细节错误百出。抢着读完一本书,接着又抢着摘录内容写完书评,这样如何能够产生真兴趣?
我耐心的建议她,应该培养每天写感悟的习惯,每一章节都写点感悟。一篇书评就是各章节的感悟合成的,这样就不会担心啃不动一本书。
培养这个习惯,也是为了保持语感,防止提笔没有了思路。
这个习惯,也会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开始喜欢读书写书评这个所谓的工作任务。唯有兴趣,才能让人傻逼一样的热爱。
02
暑假很闲,又很想坚持写点东西投到简书。于是,凭着一腔热情,找了几个简书好友建立了个伪社群。
群里规定每天交一篇感悟,每周选题比赛写作。当时觉得这个模式天衣无缝,应该能够吸引很多喜爱写作的人。
保持了半个多月后,群成员也一直在20几人。大多数人开始不交作业,也感觉没什么意思。
究其原因,无非是感觉受束缚。更多的人还以各种理由解释没有时间来交作业。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这一段经历,告诉我喜欢写东西是种兴趣爱好,但每天交作业不是。而且每天写感悟的习惯真心不是每人都有。
我相信,每天写感悟的习惯会养成真兴趣。我更相信,每认真写一篇文章都能让我们能力有所增加。
03
为了增加粉丝互动的机会,协会公号运营组建立了一个互动粉丝群。群内每日有早间新闻推送、好文分享、好音乐共享还有不定期的技能培训活动。
但是,就这每天早间推送新闻一条都不是每人能做到的。因为这都是人工搜索筛选编辑而成的,而且在固定的时间段推送,这一点尤其不容易。
负责新闻推送的同学已经大三了,所以我建议他找个大一的同学来接班。他表示很难找,我问他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是职业习惯。(曾任记者团副团长)
这样的习惯会不自觉的让自己早起看新闻,了解社会的动态,拓宽看世界的眼界。
如果单纯的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会投机取巧,绞尽脑汁的想快速完成任务的手段,完全丧失了这件事的意义。
任何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任务都是时间的敌人,精力的小偷。
简单的新闻推送习惯,会培养我们对媒体的兴趣,更会提升对内容的感知能力。这是习惯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的收获。
04
自从在简书写作后,我发现自己的输出速度非常慢,而且一篇文章要写多次才完成。我总结原因只有一个:没养成固定时间写东西的习惯。
经常找不到主题写,只能够去翻读书笔记。但是主题确定后,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所以一直写的的很艰难。
慢慢的发现,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感悟,或大或小,但是基本上忘记的很快。于是我开始行动,每天抓住其中一点来写篇感悟。
一开始觉得写的算是日记,慢慢的变成有论点有论据的小议论文。最后,我发现这就是一篇短文呀。
自从第一篇感悟开始我,现在都快100天了。而且能够换着风格和文体来写每天的感悟,感觉非常有意思。
这种习惯的力量,真的很大。大到能够惊醒半夜深睡的我,爬起来把前一天的感悟写完才敢接着睡。
我从未感觉到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影响我。这个习惯,它做到了。
习惯的力量在于能够挽留住我们的真兴趣,兴趣的魅力在于能够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