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作者: skygram | 来源:发表于2015-04-12 16:17 被阅读0次

    互联网创业是一场认识世界的游戏,这场游戏中充满了风险和竞争,但对于勇敢的人而言这也正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

    一,理性的极限

    哥德尔在他25岁那年揭示了人类理性的极限,他说任何基于算术推演的理论体系一定存在多个命题无法被该体系内的公理所证伪或证实。这就是伟大的哥德尔不完全定理。这个定理的提出直接宣告希尔伯特提出建立数学大一统公理体系计划无法完成。虽然该定理属于数学领域,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它阐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即逻辑自洽的系统无法解决系统内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共有特征就是无法被系统根据自身逻辑所感知,并且它的解决只能依靠系统外部的新能量,而新能量的介入也推进着当前的系统发生演变。

    二,验证

    历史能够验证这个道理。1985年乔布斯因发展理念不同被董事会开除,此间苹果碌碌无为,股价一直徘徊在10美元左右,直到1997年苹果终于请回乔布斯重新设计产品;2010年各大厂家都在研发手机rom,而默默无闻的小米基于CM ROM率先发布号称最好用的MIUI系统,时至今日声名显赫。由此可见,创业公司往往都立足于发现了某个盲点并解决,即便是大公司在处理盲点时也需要引入系统外部力量。

    但是这种外部力量必须来源于一个新的逻辑体系。苹果早在2007年推出iphone时庞大的诺基亚帝国就意识到了自身的盲点是产品-手机操作系统。所以它在08年的时候就迅速宣布开源symbian系统,10年联合intel开发MeeGo,再到11年求助wp做出了一系列产品方向上的调整。但所有的这些合作伙伴都和它有着一样的工业思维体系,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也因此并没有诞生,而时间却被白白的浪费。在诺基亚正忙于这段解决盲点的过程中,android和ios发展迅猛,最后诺基亚只能接受改朝换代的大势。

    当然,根据不完全定理我们还可以推论得知,技术的价值是技术系统自身无法评估的,只有结合产品才能衡量。2011年百度推出了zeus内核手机浏览器,它在技术上极大优化了网页渲染,js引擎性能。百度自以为能借助技术上的创新就此颠覆UC浏览器地位。可是产品发布后并没有引发市场上应有的反响,用户对优化后的浏览器并不感冒。原因很简单,因为手机页面通常不会太复杂,高性能内核发挥不出优势,而交互和产品功能又并不突出所以无法吸引用户。同年腾讯发布手机浏览器,它基于系统浏览器内核,性能在理论上比UC还差一些,但是在交互和功能上做的很贴心,根据市场调研后发现用户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产品。

    在互联网世界的逻辑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伟大的人往往有个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不容易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乔布斯虽然带领苹果进入新时代,他独立于系统思考的能力有目共睹。可是他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却依然不愿接受医疗手术,直到最后提前离开舞台。

    三,快而不乱的方法论

    既然一个逻辑自恰且完备的系统不存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快速找到当前存在的盲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寻找的过程称之为MVP。一个有效的MVP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首先将需求提炼出一个简单的假设

    2,然后基于这个假设建立一种简单直接的规则

    3,最后搜集方案产生的数据并分析。

    MVP的本质其实正对应了互联网终极方法论-唯快不破。它与书本上所传授的工程规范完全相反。传统软件工程理论通常使用(人/天)来量化项目的进度安排,在这种逻辑认知下参与人员越多项目就能进行的越快,而相关产品质量只要有一系列监控流程就可以得到保证。很显然,这些软件开发流程太慢且消耗太多资源。我们无法接受这种所谓控制风险的成本。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真正有效的是应该采用扁平化,小团队,去管理化的手段来节省消耗,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放在验证需求和分析迭代的环节中。项目安排自然也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把能力相当步调一致的成员放在一起因为只有步调方向一致的团队才能有共鸣,才会发挥出1+1>2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快而不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nt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