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作者: 731abe0aa1d8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5:45 被阅读11次

    中国人是否永远都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我是一个小学时就开始读儒勒·凡尔纳,中学时期订阅了5年的《科幻世界》的人,这个问题已经伴随了我的整个人生。

    小时候我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是父亲送的一只双筒望远镜,那时候天天拿着望远镜看星星——说得装一点,我算是中国很多个“仰望星空的人”中的一员。

    而我们中看得最远的那个人,叫做刘慈欣(大刘先生)。

    有张照片我用过两次,因为它和我心中刘慈欣的印象非常符合——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灵魂。

    如何去评价刘慈欣呢,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作家?中国唯一的“雨果奖”得主?中国科幻最后的救星?我觉得都不对,最准确的评价也许是:中国最无奈的小说作家。

    无奈在哪?无奈他生在了中国。

    一个小说家,经历了如此折磨,我相信刘先生对于电影改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如果他生在美国,也许作品早就被搬上了银幕。

    刘慈欣的粉丝们对于改编他的作品,只有三句话: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所以说回开头,在儒家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是不是天生就不能拍科幻片呢?

    有人就不信这个邪。

    不信邪的人叫郭帆,是即将上映的新片《流浪地球》的导演,而《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篇小说。

    在《三体》改编失败的大环境下,郭帆依然选择去拍刘慈欣的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迎难而上”了,这是“视死如归”。

    在近日上海电影节举办的“微博电影之夜——新浪潮论坛导演有话说系列”上,著名影评人周黎明面对郭帆导演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们成功了,中国的电影里面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估计若干年就没有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所以《流浪地球》不单是一部电影,它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探险。

    导演郭帆

    对于郭帆导演自己,其意义也许更加重大。作为年轻导演,第一部立名,第二部探索,拍到第三部电影,基本上就该大成了——对他个人而言,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所以,不管是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还是从郭帆导演自己来说,这都是砸下全部身家的一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幸,从现在壹哥能收集的资料来看,这次很靠谱。

    靠谱在哪呢?我分三点来讲。

    一.改编的方式靠谱。

    刘慈欣的作品之所以难改编,是因为小说中涉及到了太多艰深的理论和太广阔的格局,他建立了一整套“宇宙哲学”,这是极难被电影化的。

    用科幻的术语来讲,它太“硬”了,不仅中国的电影人不行,好莱坞也一样不行。

    比如《诗云》里,他将整个地球掏空变成了一个电脑硬盘,用来存储所有可能的诗歌;《球状闪电》里涉及到物理学前沿的弦理论;《乡村教师》里,“力学三大定律”成为解救全人类最后的武器……

    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

    刘慈欣可以天马行空,但电影是细节的艺术,这两者有着根本的矛盾。

    《流浪地球》也许是这其中的例外。

    《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很简单:科学家预测太阳即将爆炸,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人类选择的方法是带上地球一起飞向远方寻找新的家园。

    小说故事中的“钩子”,是人们经历了地球航行所带来的自然灾难后,开始质疑整个“流浪计划”本身,由此带来了猜疑,矛盾和杀戮,充满了人性深度。

    而其中的感情,是所有人对于故土的眷恋。

    换句话说,《流浪地球》可大可小,聪明的电影人可以选择一个细节入手,切开整个故事。

    所以,整部电影的着力点可能并不在展现“流浪计划”本身,而是一群人的冒险故事——人类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可能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表现的。

    在宏大悲怆的背景下,这样着眼于细节的改编,才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做的。

    第二,导演的思路靠谱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在哪里?

    是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我们曾经写出《山海经》、《镜花缘》,我们吟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们有刘慈欣——中国人不缺想象力。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是电影的工业化不成熟。

    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最高的一个片种。在上影节的“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郭帆导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还在骑自行车,好莱坞早就开上了车。工业化是必经之路。”

    导演郭帆在测试道具

    何为工业化?有人说,中国的电影投资不比好莱坞小多少,这还不算工业化吗?

    诚然,中国电影公司不缺钱,我们可以请来最专业的特效团队为我们服务。但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

    而在中国的电影行业里,并不存在适应科幻电影的一套流程。

    郭帆导演在拍摄《流浪地球》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要凭空创造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部门。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就是一次冒险,郭帆其实是在给未来所有的中国科幻片导演趟路。

    除了人的因素,《流浪地球》对细节的追求也让人刮目相看。

    郭帆导演在前几日参加的上海电影的论坛就分享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需要非常多的显示屏,这些显示屏本可以用CG后期填补,但是为了保证演员脸部反光的绝对正确,因此郭帆导演专门找人定制出大量显示屏,演员表演的时候,他真的要在屏幕上操作。

    “因为真显示屏的光会照出空气中的灰尘,演员在真的显示屏上操作,会留下指纹。这些细节,观众是能看出来的。” 郭帆对主持人说。

    没错,《地心引力》、《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科幻经典也是这么拍的,没有捷径——这种对于真实度近乎变态的要求,只有工业化的电影产业才可能支持。

    第三,主创团队靠谱

    《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是一群勇敢的人。

    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敢于挑战“科幻片”这个禁忌的题材,更因为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把这部电影拍好。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那位说了,谁拍电影不想拍好啊?

    但是没人跟钱过不去,郭帆的第二部电影《同桌的你》,早在2014年卖了快五个亿,接下来不拍个《同床的你》都说不过去,但他没有那样做。

    而且就算郭帆接了《流浪地球》,他也可以选择不追求质感,平平常常地去拍一部“特效大片”,他也没有那样做。

    他选择的,是用绝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中国科幻首秀”。

    这一点,在吴京身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和郭帆一样,吴京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对媒体说过:

    “我为什么支持郭帆?是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像傻X一样坚持着的人。”

    坐拥中国单片最高票房宝座,他可以选择的电影题材是无限的,但他偏偏选了《流浪地球》,来一起为中国科幻电影冒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壹哥不知道。

    在今年4月27日举办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吴京曾当着所有影视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说: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在吴京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被郭帆导演“虐”得很惨:

    穿着厚重的太空服拍戏,这是非常艰难的。就算硬汉如吴京,也几乎难以承受中国第一部真正科幻电影的折磨。

    但是吴京扛下来了,郭帆扛下来了,整个《流浪地球》的团队扛下来了。

    不管电影里的故事如何,我们正在电影外见证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说了这么多,壹哥就是想表达对于这部《流浪地球》的无限期待,电影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年内上映。我相信这次伟大的冒险,终将迎来它耀眼的结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q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