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了大半小时关于学习和工作的事。她上完高中在国外上的大学,刚出来上学心思也不在学习上,一心想工作赚钱,早期还很能折腾的搞了个学生餐厅,中间过程如何我没问,最后如何落幕我也没问。后来到这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连excel表格都不会用,但她现在的工资已经很不错了。她最近还办了健身房的卡,每天起床去健身房呆一个小时再去上班,自我感觉状态十分良好。
而我兜兜转转这么久,却刚刚开始学一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想要重新开始。想想还是自己的问题比较大。一直以来没有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动力,一开始觉得很快就会回去,就放任自己无所事事,找了个对付的过去的工作就呆在舒适圈里不肯出来,以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又被语言拦住了前进的道路,最后选了一开始觉得自己绝对不会选择的路。
对自己的认知有问题,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清晰,也没有去试错的勇气,就在脑子里想想,不喜欢、做不了,就否定了很多选项,从来就没有像这姑娘一样,真正去折腾点什么。
一以贯之的说法就是懒。但从内心来说,的确是缺乏能够自驱的动力,没有真正的热爱,也没有想要实现的目标。一直以来跟自己作斗争,也不过就是不停的打捞自己,不要堕落的太狠,否则我大概真的可以过那种满足温饱之外不停看小说玩游戏的生活,没有精神追求就不说了,连物欲都没有。人姑娘还有买皮草的愿望呢,我就是看到漂亮衣服也就过过眼瘾,压根没有占有的欲望。
不知道是怎样就习惯了这样低欲望的生活,不被消费主义束缚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没有了消费的欲望,连变好的动力都有点缺失。大概这也是一种舒适圈,因为没有人在意你的穿衣打扮,所以没必要穿衣打扮,因为没必要穿衣打扮,所以不需要在这上面耗费金钱和时间,连带着身材和脸蛋都没有那么重要了。每天风尘仆仆的上课接娃遛娃做饭,空闲的时候玩手机玩电脑,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没有多好,但是也足够舒适的生活,算不算是另一种温水煮青蛙呢?如果每天光鲜亮丽,疲于奔命的忙于工作和人际关系,内心会比较满足吗?好像也并没有。
工作的时候抱怨领导,吐槽同事,浑水摸鱼,不工作的时候沉迷手机,放纵自己。这么看,从根本来说,还是我这个人有问题,整体太过消极了,缺乏活力。
要不也从每天做点运动开始,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
网友评论